X、Y、Z、W為四種短周期元素,其中Y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3倍,它們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圖所示:
X | Y | |
Z | W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W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X可形成雙原子分子,其分子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Y和氫元素形成的10電子微粒中常見的+1價陽離子為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Z和氫元素形成的18電子微粒中常見的-1價陰離子為__________;
(3)工業上將干燥的W單質通入熔融的Z單質中可制得化合物Z2W2,該物質可與水反應生成一種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0.2mol該物質參加反應時轉移0.3mol電子,其中只有一種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寫出Z2W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條件下,由元素Y和Z組成的一種氣態化合物可發生催化氧化反應,反應達平衡進有三種氣態物質共存,已知每轉移4mol電子放熱190.0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遼寧省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生活中常見的石英玻璃、普通玻璃、陶瓷都屬于硅酸鹽產品
B.棉、麻、絲、毛、油脂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C.白菜上灑少許福爾馬林,既保鮮又消毒
D.合金材料都是導體,可能含有非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離子:X離子、NH4+、Cl-和Al3+,經測定X離子、NH4+、Cl-和Al3+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2∶1∶5∶2,則X離子可能是
A.OH- B.Na+ C.NO3- D.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鉛蓄電池充、放電時的工作示意圖,電解質是H2SO4溶液.已知放電時電池反應為:Pb+PbO2+4H++2SO42﹣═2PbSO4+2H2O.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K與N相接時,能量由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B.K與N相接時,Pb上發生反應為:Pb-2e- = Pb2+
C.K與M連接時,所用電源的a極為負極
D.K與M連接時,PbO2上發生反應為:PbO2+4e_+4H++SO42﹣═Pb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三上第四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元素“氦、銣、銫”等是用下列哪種科學方法發現的
A.紅外光譜 B.質譜 C.原子光譜 D.核磁共振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吉林省高三上四次模擬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表示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中子數為20的氯原子符號:20Cl
B.HClO的結構式:H—Cl—O
C.HClO4的電離方程式:HClO4H++ClO4-
D.Cl-的結構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寧夏銀川二中高三上學期統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C5H12有2種同分異構體
B.C4H10O屬于醇的結構有5種
C.甲、丙分別是CH4、苯的比例模型,乙能發生加成反應,丁在一定條件下能轉化為乙
D.甲、乙能發生氧化反應,丙、丁不能發生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類法在化學學科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類依據合理的是
①根據氧化物的性質將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等
②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③根據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現象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④根據組成元素的種類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⑤根據電解質的水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將物質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含有FeCl3、FeCl2、AlCl3、Na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在空氣中充分攪拌反應后再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溶液中離子數目減少的是
A.Na+ B.Fe3+ C.Al3+ D.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