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制冷劑是一種易被壓縮、液化的氣體,液化后在管內循環,蒸發時吸收大量的熱量,使環境溫度驟然降低,達到制冷的目的。人們曾采用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制,但它們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學家根據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來研究、開發新的制冷劑。請你根據已有知識,判斷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的變化趨勢并回答有關問題:
(1)氫化物的易燃性:
SiH4>PH3>H2S>HCl,則_________________>H2O>HF(填物質的化學式)。
(2)化合物的毒性:
PH3>NH3,CCl4>CF4,則H2S_____H2O,CS2_____CO2(選填“>”、“=”或“<”)。
根據上述規律,科學家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點為76.8 ℃,CF4的沸點為-128 ℃,新的制冷劑的沸點范圍應介于二者之間,經過較長時間的反復實驗,發現了制冷劑CF2Cl2(氟利昂),其他類似的制冷劑可以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4)由(3)選擇的制冷劑造成的當今某一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____(填寫下列選項的編號)變化趨勢開發制冷劑的科學思維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①毒性 ②沸點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顏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答案】 CH4 NH3 > > CFCl3 CF3Cl 使大氣臭氧層出現空洞 A
【解析】(1)根據氫化物的易燃性:SiH4>PH3>H2S>HCl可知,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對應的氫化物的易燃性逐漸減弱,因此CH4>NH3>H2O>HF,故答案為:CH4;NH3;
(2)由毒性PH3>NH3;CCl4>CF4,可知同主族元素的化合物的毒性從上到下逐漸增強,則有:H2S>H2O;CS2>CO2,故答案為:>;>;
(3)新的致冷劑的沸點范圍應介于76.8°C~-128°C之間,可通過改變Cl、F原子數目實現,其他類似的還可以是CFCl3或CF3Cl,故答案為:CFCl3或CF3Cl;
(4)這種致冷劑造成了當今的某一環境問題是破壞了臭氧層,由(1)(2)(3)可知,科學家從物質的毒性、沸點、易燃性考查、分析并通過反復實驗開發致冷劑,故選A,故答案為:使大氣臭氧層出現空洞;A。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生產、生活、環境等社會實際密切相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 減少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可以降低霧霾的發生
B. 垃圾焚燒法已成為許多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發電或供熱,能較充分地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質能
C. 推廣使用煤液化技術,可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D. 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的發電裝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醇(CH3OH)廣泛用作燃料電池的燃料,可由天然氣來合成,已知:
①2CH4(g)+O2(g)=2CO(g)+4H2(g)ΔH=-71 kJ·mol-1
②CO(g)+2H2(g)===CH3OH(l)ΔH=-90.5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1)甲烷的燃燒熱為____。
(2)CH4和O2反應生成CH3OH(l)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處于化學平衡的體系,以化學平衡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可知
A. 正反應進行的程度大,正反應速率一定大
B. 化學平衡發生移動時,化學反應速率一定變化
C. 化學反應速率變化時,化學平衡一定發生移動
D. 只有催化劑存在下,才會發生化學反應速率變化,而化學平衡不移動的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A、B、C、D、E五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C、A、B、D、E的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比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應生成C2A與氣態物質EB4;E的M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2倍。
(1)寫出下列元素的名稱:B:________E:________。
(2)寫出EB4的化學式:__________。
(3)D2A2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____________。
(4)由A、C、D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M屬于________(填“離子”或“共價”)化合物,M溶于水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發生化學變化,原因是(從化學鍵變化的角度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易拉罐的主要成分為鋁合金,其中以鋁鐵合金和鋁鎂合金最為常見。現取幾小塊易拉罐碎片進行下列實驗,其中實驗方案與現象、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 實驗方案 | 現象、結論 |
A | 加入鹽酸 | 產生無色氣體;含鋁、鐵、鎂三種金屬 |
B | 加入NaOH溶液 | 有無色氣體產生;含有鎂、鋁兩種金屬 |
C | 加入鹽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含有金屬鎂 |
D | 用鹽酸溶解并放置一會兒后,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紅色;含有鐵元素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CH4(g)+2O2(g)=2CO2(g)+2H2O(l);△H=-Q1kJ/mol,2H2(g)+O2(g)=2H2O(g) ;△H=-Q2 kJ/mol,2H2(g)+O2(g)=2H2O(l) ;△H=-Q3 kJ/mol,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CH4和H2的混合氣11.2L(標況)經完全燃燒后恢復至常溫,放出的熱量是 ( )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以下反應均可獲取H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太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2H2O(l)=2H2(g)+O2(g) 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與水反應制氫:C(s)+H2O(g)=CO(g)+H2(g) 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與水反應制氫:CH4(g)+H2O(g)=CO(g)+3H2(g)ΔH3=+206.1 kJ·mol-1
A. 反應①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B. 反應②為放熱反應
C. 反應③使用催化劑,ΔH3不變
D. 反應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