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人人_亚洲美女在线视频_av手机在线播放_国产大片aaa_欧美中文日韩_午夜理伦三级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相同溫度下,體積均為0.25L的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可逆反應:X2(g)+3Y2(g)2XY3(g)△H=-92.6kJ.mol-1實驗測得反應在起始、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容器
編號
起始時各物質物質的量/mol達到平衡的時間達平衡時體系能量的變化
X2Y2XY3
1302分鐘放熱46.3kJ
0.41.21.2/Q(Q>0)
A、平衡時,容器②中X2的體積分數為
1
6
B、平衡時,兩個容器中XY3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C、容器①、②中反應的平衡常數相等,K=
16
27
D、容器①體積為0.3L,則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小于46.3kJ
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
專題:
分析:A.恒溫恒容下,②中按化學計量數轉化到左邊,滿足n(X2)=1mol,n(Y2)=3mol,兩平衡是完全等效平衡,根據熱量比等于物質的量比求出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
B.恒溫恒容下,②中按化學計量數轉化到左邊,滿足n(X2)=1mol,n(Y2)=3mol,兩平衡是完全等效平衡;
C.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求出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再求K;
D.從平衡移動的角度比較反應放出的熱量與46.3kJ的關系.
解答: 解:A.①容器中放出46.3kJ熱量,則生成氨氣的物質的量為:2mol×
46.3kJ
92.6kJ
=1mol,則:
?X2(g)+3Y2(g)2XY3(g)
起始:1mol     3mol              0
轉化:0.5mol   1.5mol          1mol
平衡:0.5mol   1.5mol          1mol
由上述計算,可知平衡時①容器中X2、Y2和XY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5mol、1.5mol和1mol,②中按化學計量數轉化到左邊,n(X2)=0.4mol+1.2mol×
1
2
=1mol,n(Y2)=1.2mol+1.2mol×
3
2
=3mol,兩平衡是完全等效平衡,則平衡時②容器中X2、Y2和XY3的物質的量也分別為0.5mol、1.5mol和1mol,則平衡時,容器②中X2的體積分數為
1
6
,故A正確;
B.恒溫恒容下,②中按化學計量數轉化到左邊,n(X2)=0.4mol+1.2mol×
1
2
=1mol,n(Y2)=1.2mol+1.2mol×
3
2
=3mol,兩平衡是完全等效平衡,故平衡時,兩個容器中XY3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故B正確;
C.①容器中放出46.3kJ熱量,則生成氨氣的物質的量為:2mol×
46.3kJ
92.6kJ
=1mol,則:
?X2(g)+3Y2(g)2XY3(g)
起始:1mol    3mol              0
轉化:0.5mol  1.5mol           1mol
平衡:0.5mol  1.5mol           1mol
由上述計算,可知平衡時①容器中X2、Y2和XY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5mol、1.5mol和1mol,②與①為完全等效平衡,所以,平衡時②容器中X2、Y2和XY3的物質的量也分別為0.5mol、1.5mol和1mol,容器①、②中反應的平衡常數相等,K=
(
1mol
0.25L
)2
(
0.5mol
0.25L
)×(
1.5mol
0.25L
)3
=
1
27
,故C錯誤;
D.若容器體積為0.3L,減小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降低,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小于46.3kJ,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問題、等效平衡、反應熱、平衡常數的計算等問題,題目難度中等,側重于考查學生對化學平衡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有A、B、C、D、E、F六種常見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A<D<C<B<F<E,B、C、D、E、F的簡單離子的電子數為10,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為A+D=B+F=8.請回答:
(1)B與E可形成離子化合物E3B,試寫出它的電子式:
 

(2)已知B2A4與BA3具有相似的性質,B2A4通過熾熱的氧化銅粉末,粉末由黑色變為紅色,且產物對大氣無污染,其化學反應方程式:
 

(3)含F元素對應的金屬陽離子的溶液中滴加過量BA4D的水溶液,再滴入BA3的水溶液,觀察不到任何現象,其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4)在10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1molB2氣體和3molA2氣體,一定溫度下反應生成BA3氣體,當反應達到平衡時,B2的濃度為0.01mol?L-1,同時放出約83.2kJ的熱量,此時B2反應物的轉化率a(B2)為
 
,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5)①已知A、B、C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離子化合物B2A4C2,其溶液顯酸性,原因為
 
.(用文字說明原因)
②A、B、C三種元素組成的另一種離子化合物B2A4C3,其水溶液也顯酸性,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鑒別以上兩種離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在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為了減小實驗誤差的是
 

A.碎泡沫塑料    B.環形玻璃棒    C.底部墊紙條    D.兩個量筒
(2)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中和熱的測定,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圖中有兩處未畫出,它們是
 
 

②如用0.5mol/L的鹽酸與NaOH固體進行實驗,則實驗中測得的“中和熱”數值將
 
(“偏大”、“偏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于某些物質或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
A、某物質的水溶液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該物質一定是堿
B、某氣體能使濕潤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該氣體一定是氯氣
C、某物質的水溶液中加入鹽酸產生無色無味氣體,該溶液一定含有碳酸根離子
D、往鐵和稀硝酸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顯血紅色,則該反應后的溶液中肯定有Fe3+,可能還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是化學學習的方法之一.對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描述以及解釋均正確的是(  )
操作和現象解釋
A向某鹵代烴在堿性條件下水解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該鹵代烴是氯代烴.因為氯代烴水解后的溶液中含Cl-,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AgCl白色沉淀.
B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蕩,靜置分層,且水層幾乎無色.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所以溴水褪色
C要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將混合氣體通入到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再通過濃硫酸干燥因為乙烯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甲烷不能被氧化.
D向蔗糖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直至呈堿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說明蔗糖水解產生了葡萄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選擇下列實驗方法分離物質,將分離方法的序號填在橫線上:A.過濾 B.結晶 C.分液 D.蒸餾 E.萃取分液 F.升華 G.滲析 H.蒸發
①分離水和苯的混合物
 

②分離飽和氯化鉀溶液和沙子的混合物
 

③從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中獲得硝酸鉀
 

④分離酒精(沸點為78.1℃)和甲苯(沸點為110.6℃)的混合物
 

⑤從碘水中提取碘單質
 

(2)若標準狀況下VL氣體X中含b個分子,則阿伏伽德羅常數NA=
 
mol-1
(3)已知17.1g A與4.4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1mol C和1.8g D,則C的摩爾質量為
 
g?mol-1
(4)100mL含ag Fe3+的Fe2(SO43溶液中的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位同學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時,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原因是(  )
A、所用NaOH已經潮解
B、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C、有少量NaOH溶液殘留在燒杯里
D、稱量時所用砝碼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0.1mol/L的下列物質的水溶液,從常溫加熱到80℃(不計水的蒸發),溶液的pH不變的是(  )
A、NaCl
B、(NH42SO4
C、Ba(OH)2
D、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中,一定互為同系物的是( 。
A、C4H10和C20H42
B、
C、C4H8和C3H6
D、一溴乙烷和1,2-二溴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免费视频 | 日本午夜影院 | 久久久久一 | 999久久久|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 日韩黄色在线观看 | 黄色成人av | 成人网在线|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 成年人毛片| 久久久久综合 | 欧美日韩亚洲视频 | 亚洲 欧美 激情 另类 校园 | www.com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乱轮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 麻豆中文字幕 | 成年人黄色 |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 日韩视频免费看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男人天堂 |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九九久久精品视频 | 婷色| 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网站 | 色婷婷久久综合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黄色片播放 | 美女91网站 | 国产中文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欧美一道本 | 亚洲激情欧美激情 | 韩国av在线 | 伊人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