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鈉塊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動 | B. | 鈉塊并不熔化 | ||
C. | 鈉塊沉在乙醇液面下面 | D. | 鈉塊表面有氣體放出 |
分析 乙醇中含有羥基,能與金屬鈉反應生成氫氣,乙醇的密度比鈉小,比在水中反應安靜,并不劇烈,鈉粒逐漸變小,緩緩產生氣泡,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鈉的密度大于乙醇,所以會沉在乙醇底部,故A錯誤;
B.鈉和乙醇的反應放熱很少,不足以將鈉融化,故B正確;
C.鈉的密度大于乙醇,所以鈉塊沉在乙醇液面下面,故C正確;
D.鈉和乙醇反應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生成乙醇鈉和氫氣,所以鈉表面有氣體放出,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鈉與乙醇的反應現象,考查了鈉的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質,注意利用對比法分析鈉與水、乙醇的反應現象,明確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步驟 | 預期現象和結論 |
步驟1:取C中的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滴加 足量蒸餾水至固體溶解,然后將所得溶液分別置于A、B試管中. | |
步驟2:向A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 | ①若無明顯現象,證明固體中不含碳酸鈉; ②若溶液變渾濁,證明固體中含有碳酸鈉. |
步驟3:向B試管中滴加過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 | 若溶液變渾濁,結合步驟2中的①,則假設 一成立;結合步驟2中的②,則假設二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u(IO3)2作氧化劑,Cu(IO3)2中的銅和碘元素被還原 | |
B. | CuI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 |
C. | 每生成1 mol CuI,有12 mol KI發生氧化反應 | |
D. | 每轉移1.1 mol電子,有0.2 mol $\stackrel{+5}{I}$被氧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常溫下稀釋溶液0.1mol•L-1CH3COONa溶液,$\frac{c(C{H}_{3}COOH)•c(O{H}^{-})}{c(C{H}_{3}CO{O}^{-})}$變大 | |
B. | 向NH4HSO4溶液中加入等物質的量的NaOH形成的溶液中:c(Na+)=c(SO42-)>c(NH4+)>c(H+)>c(OH-) | |
C. | 25℃時,pH=3的硫酸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大于pH=11的氨水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 | |
D. | 等濃度的NaCl和CH3COONa等體積混合,則混合溶液中:c(Na+)>c(Cl-)>c(OH-)>c(CH3COO-)>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只有① | B. | 只有①②⑤ | C. | 只有①②③⑤ | D. | ①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2克金剛石中含有的C-C鍵數目為為4NA | |
B. | 1 L 0.1 mol•L-1 NH4Cl溶液中含有0.1NA個NH4+ | |
C. | 常溫常壓下,22.4L乙烯與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數目為NA | |
D. | 常溫常壓下,Na2O2與足量H2O反應生成0.2molO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0.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可以選用方案1分離碳酸氫鈉中含有的氯化銨 | |
B. | 方案1中殘留物可以受熱不易揮發 | |
C. | 方案2中加入的試劑一定能夠與除X外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 |
D. | 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離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