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甲酸在濃硫酸的作用下通過加熱脫水生成CO,由于甲酸易揮發,產生的CO中必然會混有甲酸,所以在收集之前需要除去甲酸,可以利用NaOH溶液吸收甲酸.甲酸易溶于水,所以必需防止液體倒流,即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最后通過濃硫酸干燥CO.為了使產生的氣體能順利的從發生裝置中排出,就必需保持壓強一致,因此a的作用是保持恒壓;
(2)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水,用品紅檢驗二氧化硫,并用酸性高錳酸鉀除去二氧化硫,最后用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
(3)題給合成正丁醛的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為增大反應速率和提高原料氣的轉化率;
(4)飽和NaHSO3溶液形成沉淀,然后通過過濾即可除去;加入乙醚的目的是萃取溶液中的1-丁醇,1-丁醇和乙醚的沸點相差很大,因此可以利用蒸餾將其分離開.
解答 解:(1)甲酸在濃硫酸的作用下通過加熱脫水即生成CO,由于甲酸易揮發,產生的CO中必然會混有甲酸,所以在收集之前需要除去甲酸,可以利用NaOH溶液吸收甲酸.甲酸易溶于水,所以必需防止液體倒流,即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最后通過濃硫酸干燥CO.為了使產生的氣體能順利的從發生裝置中排出,就必需保持壓強一致,因此a的作用是保持恒壓,
故答案為:保持恒壓;防倒吸; NaOH溶液;濃硫酸;
(2)檢驗丙烯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檢驗SO2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褪色、品紅溶液或石灰水,檢驗CO2可以石灰水,檢驗水蒸氣可以無水CuSO4,所以在檢驗這四種氣體必需考慮試劑的選擇和順序.只要通過溶液,就會產生水蒸氣,因此先檢驗水蒸氣;然后檢驗SO2并在檢驗之后除去SO2,除SO2可以用飽和Na2SO3溶液,最后檢驗CO2和丙烯,因此順序為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故答案為: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3)由于反應是一個體積減小的可逆反應,所以采用高壓,有利于增大反應速率和提高原料氣的轉化率;正向反應是放熱反應,雖然低溫有利于提高原料氣的轉化率,但不利于增大反應速率,因此要采用適當的溫度;催化劑不能提高原料氣的轉化率,但有利于增大反應速率,縮短到達平衡所需要的時間,故正確所選項是b;
故答案為:b;
(4)粗品中含有正丁醛,根據所給的信息利用飽和NaHSO3溶液形成沉淀,然后通過過濾即可除去;由于飽和NaHSO3溶液是過量的,所以加入乙醚的目的是萃取溶液中的1-丁醇.因為1-丁醇和乙醚的沸點相差很大,因此可以利用蒸餾將其分離開,
故答案為:飽和NaHSO3溶液;過濾;萃取;蒸餾.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合成方案的設計,題目難度中等,綜合性較強,答題時注意把握物質的分離、提純方法,把握物質的性質的異同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3SO2+2NO3-+2H2O═2NO↑+4H++3SO42- | |
B. | 3SO2+Ba2++2NO3-+2H2O═BaSO4↓+2NO↑+4H++SO42- | |
C. | 6SO2+Ba2++4NO3-+4H2O═BaSO4↓+4NO↑+8H++5SO42- | |
D. | 3SO2+3Ba2++2NO3-+2H2O═3BaSO4↓+2NO↑+4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A | 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飽和氯化鐵溶液,加熱至溶液呈紅褐色,用激光筆照射 | 有丁達爾效應 | 紅褐色液體為膠體 |
B | 向溶液X中加入NaHCO3粉末 | 產生無色氣體 | X一定屬于酸 |
C | 向淀粉NaI溶液中加入氯水 | 溶液變藍 | 氧化性:Cl2>I2 |
D | 將氣體X分別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 兩溶液均褪色 | X可能是SO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