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人人_亚洲美女在线视频_av手机在线播放_国产大片aaa_欧美中文日韩_午夜理伦三级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肌紅蛋白(Mb)與血紅蛋白(Hb)的主要功能為輸送氧氣與排出二氧化碳.肌紅蛋白(Mb)可以與小分子X(如氧氣或一氧化碳)結合.反應方程式:Mb(aq)+X(g)?MbX(aq)
(1)在常溫下,肌紅蛋白與CO 結合反應的平衡常數K(CO)遠大于與O2結合的平衡常數K(O2),下列哪個圖最能代表結合率(f)與此兩種氣體壓力(p)的關系c.

(2)①通常用p 表示分子X 的壓力,p0表示標準狀態大氣壓.若X 分子的平衡濃度為$\frac{p}{{p}_{0}}$,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為K,請用p、p0和K 表示吸附小分子的肌紅蛋白(MbX)占總肌紅蛋白的比例$\frac{pK}{pK+{p}_{0}}$.
②下圖表示37℃下反應“Mb(aq)+O2(g)?MbO2(aq)”肌紅蛋白與氧氣的結合度(α)與氧分壓p(O2)的關系,p0取101kPa.據圖可以計算出37℃時上述反應的正反應平衡常數Kp=2.00.

分析 (1)Mb(aq)+X(g)?MbX(aq),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因此無論是CO還是O2,隨著壓強的增大,結合率(f)都是逐漸增大;肌紅蛋白與CO結合反應的平衡常數K(CO)遠大于與O2結合的平衡常數K(O2),說明肌紅蛋白與CO的結合能力比其與O2的結合能力強;
(2)①設平衡時吸附小分子的肌紅蛋白(MbX)的濃度為[MbX],肌紅蛋白(Mb)的濃度為[Mb],根據K的概念代入表達式;
②令Mb起始濃度為1,根據三段式:
           Mb(aq)+O2(g)?MbO2(aq)
起始:1                                   0
轉化:α                                 α
平衡:1-α                                 α
K=$\frac{c(Mb{O}_{2})}{c(Mb)•P({O}_{2})}$=$\frac{α}{(1-α)P({O}_{2})}$,根據圖2,p(O2)=2.0kPa,α=80%,代入計算.

解答 解:(1)對于Mb(aq)+X(g)?MbX(aq),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因此無論是CO還是O2,隨著壓強的增大,結合率(f)都是逐漸增大.在常溫下,肌紅蛋白與CO結合反應的平衡常數K(CO)遠大于與O2結合的平衡常數K(O2),說明肌紅蛋白與CO的結合能力比其與O2的結合能力強,所以相同壓強條件下,肌紅蛋白與CO的結合率(f)更大,因此C圖象符合,
故答案為:C;
(2)①設平衡時吸附小分子的肌紅蛋白(MbX)的濃度為[MbX],肌紅蛋白(Mb)的濃度為[Mb],則對于Mb(aq)+X(g)?MbX(aq),平衡常數K=$\frac{[MbX]}{[Mb]•\frac{p}{{p}_{0}}}$,所以[Mb]=$\frac{[MbX]}{K•\frac{p}{{p}_{0}}}$,所以吸附小分子的肌紅蛋白(MbX)占總肌紅蛋白的比例為$\frac{[MbX]}{[MbX]+[Mb]}$,將[Mb]代入整理可得,比例為$\frac{pK}{pK+{p}_{0}}$;
故答案為:$\frac{pK}{pK+{p}_{0}}$; 
②令Mb起始濃度為1,根據三段式:
           Mb(aq)+O2(g)?MbO2(aq)
起始:1                                   0
轉化:α                                 α
平衡:1-α                                 α
K=$\frac{c(Mb{O}_{2})}{c(Mb)•P({O}_{2})}$=$\frac{α}{(1-α)P({O}_{2})}$,根據圖2,p(O2)=2.0kPa,α=80%,K=$\frac{0.8}{(1-0.8)×2}$=2.00;
故答案為:2.00.

點評 本題考察化學反應原理的載體一改工業合成的慣例,采用人體中氣體分子與蛋白結合的平衡模型,非常新穎.本題的思維含量很高,計算量也不小,特別是第(2)題要求對平衡常數的運算式熟練掌握,并且引入平衡分壓概念,適當拓展,全面思考的能力.此題難度很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材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基礎,材料創新則是科技進步的集中體現.
①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發生吸氧腐蝕,正極電極反應為O2+4e-+2H2O=4OH-
②塑料、纖維及橡膠為三大有機高分子材料,其中聚乙烯的結構簡式為
③水泥、玻璃及陶瓷都是傳統的硅酸鹽材料,生產水泥和玻璃都用到的原料是石灰石;制備玻璃的反應Na2CO3+SiO2 $\frac{\underline{\;\;△\;\;}}{\;}$ Na2SiO3+CO2↑或CaCO3+SiO2 $\frac{\underline{\;\;△\;\;}}{\;}$ CaSiO3+CO2↑(任寫一個);SiC是一種新型的陶瓷,工業上用石英砂與焦炭高溫條件下生成SiC同時生成C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iO2+3C$\frac{\underline{\;\;△\;\;}}{\;}$SiC+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在恒溫時,在固定容器中充入N2O4,發生反應N2O4(g)?2NO2(g),在達到平衡后,若又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O4,當達到新平衡時,反應體系中NO2(g)的體積分數將B(A.增大、B.減小、C.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氮元素的化合態與游離態在一定的條件下可相互轉化,從而實現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環.
(1)已知有關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①4NH3(g)+5O2 (g)?4NO(g)+6H2O(g)△H=-905KJ/mol
②N2(g)+3H2(g)?2NH3(g)△H=-92.4kJ/mol
③2H2(g)+O2(g)═2H2O(g);△H=-483.6kJ/mol
④N2 (g)+O2 (g)═2NO (g)△H=QKJ/mol
反應①中有關化學鍵的鍵能(kJ/mol)如下:H-O鍵:463,H-N鍵:391,O=O鍵;497.則NO中的化學鍵鍵能為631.5kJ/mol,Q=+180.5.
(2)向某恒容器密閉容器中充入2.4molNH3,3.1molO2發生反應:4NH3(g)+5O2 (g)?4NO(g)+6H2O(g)△H=-905KJ/mol;測得平衡時反應體系中某種量值X與壓強p、溫度T之間的變化如圖Ⅰ所示.

①X表示NH3的百分含量,則p2>p1(填“>”或“<”);b、c兩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b)=K(c)(填“>”、“<”或“=”).
②X還可以表示a(填字母).
a.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  b.NO的產率    c.△H
(3)一定溫度下,向2L某恒容器密閉容器中充入1.6molNH3,3.3molO2,測得NO、某種物質a的濃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Ⅱ所示.
①a物質是NH3,前3min內H2O表示的平均反應熟慮為v(H2O)=0.20mol/(L•min)
②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7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二甲醚(CH3OCH3)被稱為21世紀的新型燃料,未來可能替代柴油和液化氣作為潔凈液體燃料使用.
(1)工業上利用水煤氣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應如下:
①2H2(g)+CO(g)???CH3OH(g)△H=a 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b 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c kJ•mol-1
現在采用新工藝的總反應為3CO(g)+3H2(g)?CH3OCH3(g)+CO2(g),該反應的△H=(2a+b+c)kJ•mol-1,平衡常數表達式K=$\frac{c(C{H}_{3}OC{H}_{3})c(C{O}_{2})}{{c}^{3}(CO){c}^{3}({H}_{2})}$.
(2)增大壓強,CH3OCH3的產率增大(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原工藝中反應①和反應②分別在不同的反應器中進行,無反應③發生.新工藝中反應③的發生提高了CH3OCH3的產率,原因是反應③消耗了反應②中的產物H2O,使反應②的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從而提高CH3OCH3的產率.
(4)為了尋找合適的反應溫度,研究者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每次實驗保持原料氣的組成、壓強、反應時間等因素不變,實驗結果如圖.CO轉化率隨溫度變化的規律是溫度低于240℃時,CO的轉化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高于240℃時,CO的轉化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其原因是在較低溫時,各反應體系均未達到平衡,CO的轉化率主要受反應速率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速率增大,CO的轉化率也增大;在較高溫時,各反應體系均已達到平衡,CO的轉化率主要受反應限度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的轉化率減小;.

(5)已知反應②2CH3OH(g)?CH3OCH3(g)+H2O(g)某溫度下的平衡常數為400,此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加入CH3OH,反應到某時刻測得各組分的濃度如下:
物質CH3OHCH3OCH3H2O
濃度/mol•L-10.640.500.50
①比較此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v(正)>(填“>”“<”或“=”)v(逆).
②若開始只加入CH3OH,經10min后反應達到平衡,平衡時CH3OH的轉化率α(CH3OH)=9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汽車尾氣是城市的主要空氣污染物,研究控制汽車尾氣成為保護環境的首要任務.
(1)汽車內燃機工作時發生反應:N2(g)+O2(g)?2NO(g),是導致汽車尾氣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T℃時,向5L密閉容器中充入6.5molN2和7.5molO2,在5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此時容器中NO的物質的量是5mol.
①5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υ (NO)=0.2mol•L-1•min-1;在T℃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1.25.
②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的過程中,容器中下列各項發生變化的是cd(填序號).
a.混合氣體的密度         b.混合氣體的壓強
c.正反應速率             d.單位時間內,N2和NO的消耗量之比
(2)當質量一定時,增大固體催化劑的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如圖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2NO(g)+2CO(g)?2CO2(g)+N2(g) 中NO的濃度[c(NO)]隨溫度(T)、催化劑表面積(S)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
①該反應的△H<0 (選填“>”或“<”).
②若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在圖中畫出c(NO) 在T1、S2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據A-K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回答.
   族
周期
I 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1A       
2  DE GI
3B C F H 
4JK     
(1)表中元素,化學性質最不活潑的是Ne,只有負價而無正價的是F,氧化性最強的單質是F2,還原性最強的單質是K.
(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最強的是KOH,酸性最強的是HClO4,呈兩性的是Al(OH)3
(3)A分別與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穩定的HF,
(4)在這些元素中(除I外),原子半徑最大的是K,原子半徑最小的是F
(5)D和K組成化合物的電子式
(6)B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和C的最高價氧化物相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了節約煤炭和石油資源,用較少的碳原料生成較多的燃料提供給人類,一碳化學應運而生.合成氣(CO、H2)、甲烷和甲醇是一碳化學的基礎原料,表所列為25℃、101kPa時四種物質的燃燒熱:
化學式△H/(kJ?mol-1化學式△H/(kJ?mol-1
CO(g)-283.0CH4(g)-890.3
H2(g)-285.8CH3OH(l)-726.5
回答下列問題:
(1)25℃時,用合成氣制備甲醇的熱化學方程式CO(g)+2H2(g)?CH3OH(l)△H=-128.1kJ?mol-1
(2)工業上可利用甲烷制造合成氣,發生的反應為CH4(g)+CO2(g)?2CO(g)+2H2(g);某溫度下,向容積為4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6mol CO2和6mol CH4發生上述反應,5min后在該溫度下達到平衡,這時測得反應體系中各組分的體積分數相等,則該反應在0~5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CO)=0.2mol?L-1?min-1;在相同溫度下,將上述反應改在起始容積為4L的恒壓密閉容器內進行,則到達平衡的時間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5min.
(3)反應CH3OH(g)+CO(g)?HCOOCH3(g)△H=-29.1kJ?mol-1為一碳化學在有機合成方面的重要應用.溫度和壓強對該反應的影響如圖所示:

①根據反應體系的壓強對甲醇轉化率的影響并綜合考慮生產成本因素,在下列各壓強數據中,工業上制取甲酸(HCOOCH3)甲酯應選擇的壓強是b(填下列序號字母);
a.3.5×106Pa      b.4.0×106 Pa         c.5.0×106 Pa
②用上述方法制取甲酸甲酯的實際工業生產中,采用的溫度是80℃,其理由是高于80℃時,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較小,又因反應放熱,升高溫度時平衡逆向移動,轉化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已知水在25℃和95℃時,其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1)則25℃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應為A(填“A”或“B”),請說明理由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溫度低時,水的電離程度小,c(H+)、c(OH-)小.
(2)95℃時,若10體積pH1=a的某強酸溶液與1體積pH2=b的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前,該強酸的pH1與強堿的pH2之間應滿足的關系是a+b=13或 pH1+pH2=13.
(3)25℃時,將pH=11的NaOH溶液與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10,則NaOH溶液與H2SO4溶液的體積比為2:9.
(4)曲線B對應溫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請分析其原因:曲線B對應95℃,此時水的離子積為10-12,HA為弱酸,HA和NaOH中和后,混合溶液中還剩余較多的HA分子,可繼續電離出H+,使溶液p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v亚洲| 人人看人人射 | 手机久久看片 | 久久精品在线 | 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好看的一级毛片 | 色在线视频 | 91短视频版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 九九热免费精品视频 | av网站免费看 | 中文资源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精品 | 综合久久综合 | 久久精品一区 | 欧美一区免费 | 久久性 | 欧美小电影 |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 | 免费成人av在线 |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 | 国产综合在线视频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蜜桃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一区 | av在线播放网址 | 国产玖玖 |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 亚洲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区 | 亚洲高清免费 |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网站 | 国产中文在线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一区 | 91蜜桃婷婷亚洲最大一区 | 国产www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