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35.9g | B. | 30.8g | C. | 28.1g | D. | 無法計算 |
分析 將含有Mg、Al、Fe的合金15.5g放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在標準狀況下收集到3.36L氣體即氫氣,根據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15mol,可求出鋁的物質的量為0.1mol,質量為2.7g;從而得出混合物中鎂和鐵的質量之和為15.5g-2.7g=12.8g.
再將等質量的該合金加入到足量的稀H2SO4溶液中,在標準狀況下收集到8.96L氣體即0.4mol氫氣,而由于鋁和堿、酸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相同,故鎂和鐵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4mol-0.15mol=0.25mol.
設鎂的物質的量為xmol,鐵的物質的量為ymol
根據兩者的質量之和為12.8g可得:24x+56y=12.8g①
根據兩者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共為0.25mol可得:x+y=0.25mol②
解①②可得x和y.從而即可得出生成的沉淀Mg(OH)2和Fe(OH)3的質量.
解答 解:將含有Mg、Al、Fe的合金15.5g放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只有鋁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在產生的標準狀況下3.36L氣體是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且物質的量為n=$\frac{3.36L}{22.4L/mol}$=0.15mol,而1mol鋁~1.5mol氫氣,設鋁的物質的量為xmol,則有:
1molAl~1.5molH2
xmol 0.15mol
故有:$\frac{1}{xmol}=\frac{1.5mol}{0.15mol}$,解得x=0.1mol
故混合物中鋁的質量m=nM=0.1mol×27g/mol=2.7g;
則可知混合物中鎂和鐵的質量之和為15.5g-2.7g=12.8g.
再將等質量的該合金加入到足量的稀H2SO4溶液中,在標準狀況下收集到8.96L氣體即0.4mol氫氣,而由于鋁和堿、酸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相同,故鎂和鐵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4mol-0.15mol=0.25mol.
設鎂的物質的量為xmol,鐵的物質的量為ymol
根據兩者的質量之和為12.8g可得:24x+56y=12.8g①
根據兩者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共為0.25mol可得:x+y=0.25mol②
解①②可得x=0.0375mol y=0.2125mol
繼續向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則最終生成的沉淀為Mg(OH)2和Fe(OH)3,質量為28.1g,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有關金屬和酸、堿的計算,應抓住等量的鋁無論是和酸反應還是和堿反應生成的氫氣的量是相同的來計算,綜合性較強.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溶液A和B均可以是鹽酸或NaOH溶液 | |
B. | 若溶液B選用濃H2SO4,反應條件需要加熱,剩余固體為鋁 | |
C. | 溶液A和B均不可選用稀HNO3 | |
D. | 實驗室中方案Ⅱ更容易實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制取少量蒸餾水 | B. | ![]() 制取少量NO2 | ||
C. | ![]() 比較MnO2、Cl2、I2的氧化性 | D. | ![]() 量取8.50mL的 稀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molO2參加反應轉移電子數一定為4NA | |
B. | 一定條件下,足量銅與2 mol的濃硫酸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為2NA | |
C. | 300mL2mol/L乙醇溶液中所含乙醇分子數為0.6NA | |
D. | 標準狀況下,22.4L氦氣與22.4L氟氣所含原子數均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c(CO32-)=0.1 mol•L-1的溶液中:K+、AlO2-、Cl-、NO3- | |
B. | 在常溫下由水電離出的c(OH-)=1×10-12 mol•L-1的溶液中:Fe2+、ClO-、Na+、SO42- | |
C. | 在加入苯酚會顯紫色的溶液中:NH4+、Cl-、Na+、SCN- | |
D. | 在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溶液中:S2O32-、CO32-、Na+、K+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通入CO2氣體產生藍色沉淀 | |
B. | 該溶液中Na+、NH4+、NO3-、Mg2+可以大量共存 | |
C. | 與H2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2++S2-=CuS↓ | |
D. | 與過量濃氨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序號 | 反應 | 平衡常數 |
1 | Au+6HNO3(濃)═Au(NO3)3+3NO2↑+3H2O | <<1 |
2 | Au3++4Cl-═AuCl4-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