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依據Fe(CO)5的熔沸點低,且易溶于四氯化碳判斷晶體類型;
(2)鐵的原子序數為26,在周期表中處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結合亞鐵離子和鐵離子的電子排布式進行判斷;
(3)在“可燃冰”晶體中,每8個籠由46個H2O分子構成框架,其中容納6個CH4分子和2個H2O分子,可判斷每8個籠共48個H2O分子和6個CH4分子,據此推斷可表示可燃冰的平均組成的化學式;
(4)H3PO3與過量NaOH反應充分反應生成亞磷酸氫二鈉(Na2HPO3),則亞磷酸氫二鈉(Na2HPO3)中無可以電離的氫離子;
(5)由金剛石的晶胞結構可知,晶胞內部有4個C原子,面心上有6個C原子,頂點有8個C原子,根據金剛石的結構判斷,在BN晶體中,每個B原子和4個N原子形成共價鍵,B原子的配位數是4,B原子與N原子之間共價鍵的數目是12,一個晶胞中N原子數目為4;根據晶胞結構圖,以晶胞頂點上的氮原子為例,與該氮原子距離最近的氮原子位于經過該頂點的面的面心上;根據V=$\frac{m}{ρ}$可計算出晶胞的體積,進而確定晶胞的邊長,最近的兩個N原子間距離是晶胞面對角線的$\frac{1}{2}$,據此計算.
解答 解:(1)Fe(CO)5的熔沸點低,且易溶于四氯化碳,依據分子晶體熔沸點低,且存在相似相溶原理,可知Fe(CO)5為分子晶體;
故答案為:分子晶體;
(2)鐵為26號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Ⅷ族;由于Fe2+的價電子3d6失去一個電子可形成3d5半充滿穩定結構,所以Fe2+易被氧化成Fe3+,
故答案為:第四周期Ⅷ族;Fe2+ 的3d軌道有6個電子,失去1個電子后3d軌道電子排布處于半充滿穩定狀態;
(3)晶體中8個籠只有6個容納CH4分子,另外2個籠被水分子填充,推出8個籠共有6個甲烷分子,46+2=48個水分子,則甲烷分子與水分子的個數之比=6:48=1:8,所以化學式為CH4•8H2O,
故答案為:CH4•8H2O;
(4)H3PO3與過量NaOH反應充分反應生成亞磷酸氫二鈉(Na2HPO3),則亞磷酸氫二鈉(Na2HPO3)中無可以電離的氫離子,為正鹽,
故答案為:正;
(5)由金剛石的晶胞結構可知,晶胞內部有4個C原子,面心上有6個C原子,頂點有8個C原子,在BN晶體中,每個B原子和4個N原子形成共價鍵,B原子的配位數是4,B原子與N原子之間共價鍵的數目是12,所以B原子與N原子之間共價鍵的數目與配位鍵的數目比為 3:1,根據晶胞結構圖,以晶胞頂點上的氮原子為例,與該氮原子距離最近的氮原子位于經過該頂點的面的面心上,這樣的原子有12個,根據均攤可知,一個晶胞中N原子數目為 4,B原子數目也是4,根據V=$\frac{m}{ρ}$可知晶胞的體積V=$\frac{\frac{4b}{6×10{\;}^{23}}}{a}$cm3=$\frac{4b}{6×10{\;}^{23}a}$cm3,所以晶胞的邊長為$\root{3}{\frac{4b}{6×10{\;}^{23}a}}$cm,最近的兩個N原子間距離是晶胞面對角線的$\frac{1}{2}$,所以晶體中最近的兩個N原子間距離是$\frac{1}{2}$$\sqrt{2}$×$\root{3}{\frac{4b}{6×10{\;}^{23}a}}$cm=$\frac{\sqrt{2}}{2}$$\root{3}{\frac{150a}}$nm,
故答案為:3:1;12;$\frac{\sqrt{2}}{2}$$\root{3}{\frac{150a}}$.
點評 本題考查了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晶體結構與性質、晶胞計算等知識,題目難度中等,試題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充分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靈活應用能力,注意掌握常見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明確均攤法在晶胞計算中的應用.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單質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 B. | 鋁片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 ||
C. |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 D. | 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制備的晶體硅可用于制作計算機芯片 | |
B. | 該法制備高純硅,可以綜合利用氯氣和氫氣,使原料循環利用,生產成本低,效率高 | |
C. | 該過程是把硅轉化為SiHCl3與雜質分離,而后用氫氣還原得到高純硅 | |
D. | 整個制備過程中若混有氧氣可以不除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① | ② | ③ | ④ |
0.1mol/L 鹽酸 | pH=3 鹽酸 | 0.1mol/L 氨水 | pH=11 氨水 |
A. | 由水電離出的c(H+):①>③ | |
B. | ③稀釋到原來的100倍后,pH與④相同 | |
C. | ①與③混合,若溶液pH=7,則V(鹽酸)>V(氨水) | |
D. | ②與④混合,若溶液顯堿性,則所得溶液中離子濃度可能為:c(NH4+)>c(OH-)>c(Cl-)>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氯氣與明礬處理水的原理完全相同 | |
B. | 從海水中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 | |
C. |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糖是太陽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 | |
D. | 鋁比鐵活潑,但鋁制品比鐵制品在空氣中耐腐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