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一定是兩性氧化物或兩性氫氧化物 | |
B. | 往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時,開始時會出現沉淀,再繼續滴加時,沉淀又會消失 | |
C. | 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丁達爾現象 | |
D. | 某物質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導電,該物質一定屬于電解質 |
分析 A.能和酸反應又能和堿反應的物質可能是單質;
B.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溶液會產生聚沉現象,稀硫酸能和氫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
C.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但濁液和溶液不產生丁達爾效應;
D.某物質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導電,該物質可能是電解質,也可能是非電解質,也可能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解答 解:A.能和酸反應又能和堿反應的物質可能是單質,如Al,故A錯誤;
B.向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溶液會產生聚沉現象,稀硫酸能和氫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所以往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時,開始時會出現沉淀,再繼續滴加時,沉淀又會消失,故B正確;
C.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但濁液和溶液不產生丁達爾效應,則僅僅根據丁達爾效應只能鑒別膠體,不能鑒別濁液和溶液,故C錯誤;
D.某物質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導電,該物質可能是電解質,如HCl等;也可能是非電解質,如二氧化碳等;也可能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如Na等,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較綜合,涉及膠體的性質、電解質與導電性的關系、元素化合物性質等知識點,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判斷能力,采用舉例法分析解答,易錯選項是D,注意電解質不一定導電,導電的不一定是電解質,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成 SO3 為 2 mol | |
B. | SO2 和 SO3 物質的量之和一定為 3 mol | |
C. | 1molO2 恰好反應完 | |
D. | SO2 的物質的量和 SO3 物質的量一定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氯氣溶于水中:Cl2+H2O=2H++Cl-+ClO- | |
B. | 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至混合液呈中性:2HSO4-+Ba2++2OH-=BaSO4↓+2H2O+SO42- | |
C. | 向雙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H++2I-=I2+2H2O | |
D. | 用銅作陽極電解CuSO4溶液:2Cu2++2H2O$\frac{\underline{\;電解\;}}{\;}$2Cu+O2↑+4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無論乙烯與Br2的加成,還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與分子內含有碳碳雙鍵有關 | |
B. |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鑒別乙烯和乙烷 | |
C. | 相同質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燒后產生的水的質量相同 | |
D. | 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的化學性質活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