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上述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 |
B. | 在5MPa、800K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frac{{V}^{2}}{{a}^{2}}$L2•mol-2 | |
C. | 在4MPa、1200K時,圖中X點υ(H2)正>υ(H2)逆 | |
D. | 工業上維持6MPa 1000K而不采用10MPa1000K,主要是因為前者碳的轉化率高 |
分析 A、溫度越高碳的平衡轉化率越大,所以平衡正向移動,由此分析熱效應;
B、根據碳轉化率為50%,結合三行式求平衡時各組分的濃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數表達式計算求解;
C、根據X點反應的移動方向來確定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的關系;
D、根據壓強對反應速率以及平衡的移動的影響并結合生產實際來回答判斷.
解答 解:A、由圖觀察,溫度越高碳的平衡轉化率越大,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A正確;
B、在5MPa、800K時,此時碳轉化率為50%,
C(s)+2H2(g)?CH4(g)
始量量:a 2 a
轉化量:0.25a 0.5a 0.25a
平衡量:0.75a 1.5a 0.25a
K=$\frac{\frac{0.25a}{V}}{(\frac{1.5a}{V})^{2}}$=$\frac{V}{10a}$,故B錯誤;
C、由圖觀察,X點是未平衡時,反應正向進行,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故C正確;
D、該選擇的原因是兩者轉化率相差不大,但壓強增大對設備要求高,能量需求大,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有關問題,注意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以及平衡常數的有關計算是解題的關鍵,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相對原子質量 | 密度/(g•cm-3) | 沸點/℃ | 水中溶解性 | |
異戊醇 | 88 | 0.8123 | 131 | 微溶 |
乙酸 | 60 | 1.0492 | 118 | 溶 |
乙酸異戊醇 | 130 | 0.8670 | 142 | 難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1表示H2與O2發生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H2的燃燒熱為285.8 kJ/mol | |
B. | 由圖2得出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適量CuO,調節溶液的pH至4左右 | |
C. | 圖3表示用水稀釋pH相同的鹽酸和醋酸時溶液的pH變化曲線,其中Ⅰ表示醋酸,Ⅱ表示鹽酸,且溶液導電性:c>b>a | |
D. | 圖4表示常溫下向體積為10 mL0.1 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CH3COOH溶液后溶液的pH變化曲線,則b點處有:c(CH3COOH)+c(H+)=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中子數為18的硫原子:1816S | B. | HClO的結構式為:H-O-Cl | ||
C. | H2O2的電子式:![]() | D. | 聚乙烯的結構簡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 |
B. | O2是還原產物,Mn2+是氧化產物 | |
C. | 通常用濃鹽酸酸化高錳酸鉀溶液 | |
D. | 標準狀況下,產生22.4 L O2時反應轉移2 mol 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裝置①中,鹽橋中的 K+移向CuSO4溶液 | |
B. | 裝置②在電解過程中,a極上得到22.4 L氣體(標準狀況),理論上需要轉移NA個電子(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 | |
C. | 可以用裝置③在銅上鍍銀,c極為銀 | |
D. | 裝置④中一段時間后會有Fe(OH)2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H3CH═CH2與HBr | B. | ![]() | ||
C. | CH3CH═CHCH3與HBr | D. | 光照條件下CH3CH3與Cl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