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CO2能引起溫室效應,是一種大氣污染物 | |
B. | 硫是一種黃色晶體,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 |
C. | 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是因為它具有漂白性 | |
D. | NO2和SO2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溶于水后可能形成酸雨 |
分析 A.CO2大量排放造成溫室效應,但未列入空氣污染物;
B.硫微溶于酒精,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紅褪色;
D.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硫酸型酸雨是二氧化硫被氧化為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硝酸型酸雨是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
解答 解:A.溫室效應主要是指由于人類向大氣中大量排放CO2等氣體,增強了大氣對紅外線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熱量向外散發,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上升而形成,但二氧化碳未列入空氣污染物,故A錯誤;
B.硫單質黃色晶體,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故B正確;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紅褪色,但不穩定,加熱易分解可恢復原本紅色,故C正確;
D.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形成了酸性溶液,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溶于水生成酸性溶液,所以NO2和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溫室效應、硫的性質,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物質性質的理解應用,掌握基礎是關鍵,題目較簡單.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數為0.5NA | |
B. | 0.1 mol CnH2n+2中含有的共用電子對數為0.3nNA | |
C. | 46g NO2和N2O4以任意比混合,所得混合氣體中氧原子數2NA | |
D. | 電解精煉銅時,陽極質量減少64g,則陰極得到的電子數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膠粒可以導電 | B. | 膠體是混合物 | ||
C. | 膠體的分散劑為氣體 | D. | 膠體粒子大小在1~100nm 之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 mol CO2中含有原子數NA | |
B. | 1 L 1mol/L的硫酸鈉溶液中,所含Na+數為NA | |
C. | 標準狀況下,11.2 L水所含分子數為0.5 NA | |
D. | 1 mol Fe含有原子數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操作和現象 | 結論 | |
A | 切開金屬鈉,鈉表面銀白色會逐漸褪去 | Na在空氣中會生成Na2O2 |
B | 鐵棒插入濃硝酸中,無明顯現象 | 鐵與濃硝酸不反應 |
C | 將FeCl2溶液滴加到少許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 FeCl2具有漂白性 |
D |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變成紅色 |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2O | B. | NO | C. | NO2 | D. | N2O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