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該方案原理為在加熱的條件下Na2CO3能夠穩定存在,而NaHCO3較易發生如下的分解反應2NaHCO3=Na2CO3+CO2↑+H2O,從而可根據其反應產生的CO2和水蒸汽H2O的量或殘留的固體的量推算出小蘇打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該方案根據加熱后殘渣的質量來求解,自然要加熱至恒重,以保證NaHCO3全部分解.
(1)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
(2)加熱恒重保證碳酸氫鈉完全分解;
(3)加熱恒重是兩次稱量坩鍋的質量之差不超過0.1g;
(4)加熱過程中晶體迸濺出來,而造成加熱前后固體的質量差偏大,碳酸鈉質量增大,使碳酸鈉測量結果偏。
解答 解:(1)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故答案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2)實驗原理是根據加熱前后固體質量變化來計算碳酸氫鈉,故應保證碳酸氫鈉完全分解,加熱恒重則碳酸氫鈉完全分解,
故答案為:保證NaHCO3分解完全;
(3)試驗中確定加熱至恒重的方法是,加熱恒重是兩次稱量坩鍋的質量之差不超過0.1g,
故答案為:兩次稱量坩鍋的質量之差不超過0.1g;
(4)若加熱過程中坩堝內有晶體迸濺出來,測定碳酸氫鈉質量會增大,得到碳酸鈉測得的結果偏小,
故答案為:偏小.
點評 本題考查混合物中物質含量的測定,把握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分析誤差時從導致加熱前后的質量差進行判斷,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K1閉合,向鐵棒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有藍色沉淀出現 | |
B. | K1閉合,電流方向由鐵棒經導線流向石墨棒 | |
C. | K2閉合,碳棒是陰極 | |
D. | K2閉合,電路中通過0.2NA個電子時,兩極共產生4.48L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用作消毒劑和防腐劑 | |
B. | 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纖維和用于光纜通信的光導纖維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 |
C. |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調味品的主要成分 | |
D. | 能將工業酒精兌水后飲用,因為其中含有甲醇,它具有醇香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點a的正反應速率比點b的大 | |
B. | 點c處反應達到平衡 | |
C. | 點d(t1時刻) 和點e(t2時刻)處n(N2)不一樣 | |
D. | 點d正反應速率和點 e的逆反應速率一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1 | B. | 2CH3CH2OH+02$\stackrel{Cu、△}{→}$2CH3CH0+2H20 | ||
C. | ![]() ![]() | D. | nCH2=CH2$\stackrel{一定條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