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 結構或性質信息 |
A | 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 |
B | 基態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為nSnnPn+1 |
C | 非金屬元素,其單質為固體,在氧氣中燃燒時有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
D | 單質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基態原子的M層上有1個未成對的P電子 |
E | 其與A形成的合金為目的用量最多的金屬材料 |
分析 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最外層最多含有8個電子,則A原子只能有兩個電子層,最外層含有4個C,則A為碳元素;B的基態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為nsnnpn+1,s能級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P能級容納電子,則n=2,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2s22p3,則B為N元素;C為非金屬元素,其單質為固體,在氧氣中燃燒時有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則C為S元素;D的基態原子的M層上有1個未成對的p電子,則其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1或1s22s22p63s23p5,為鋁元素或氯元素,由于D單質常溫、常壓下是氣體,所以D是Cl元素;E與A形成的合金為目前用量最多的金屬材料,該合金為鋼,則E為Fe元素,據此解答.
解答 解: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最外層最多含有8個電子,則A原子只能有兩個電子層,最外層含有4個C,則A為碳元素;B的基態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為nsnnpn+1,s能級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P能級容納電子,則n=2,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2s22p3,則B為N元素;C為非金屬元素,其單質為固體,在氧氣中燃燒時有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則C為S元素;D的基態原子的M層上有1個未成對的p電子,則其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1或1s22s22p63s23p5,為鋁元素或氯元素,由于D單質常溫、常壓下是氣體,所以D是Cl元素;E與A形成的合金為目前用量最多的金屬材料,該合金為鋼,則E為Fe元素.
(1)E為Fe元素,鐵原子核外有26個電子,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4s2,
故答案為:1s22s22p63s23p63d64s2;
(2)N原子的2p能級容納3個電子,是半充滿穩定狀態,能量較低,因此第一電離能N>O;硫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碳,故電負性C<S,A和D形成的化合物為CCl4,含有化學鍵為σ鍵,
故答案為:>;<;σ鍵;
(3)D為氯元素,其單質為氯氣,工業上電解氯化鈉溶液制備氯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l-+2H2O$\frac{\underline{\;電解\;}}{\;}$Cl2↑+2OH-+H2↑,
故答案為:2Cl-+2H2O$\frac{\underline{\;電解\;}}{\;}$Cl2↑+2OH-+H2↑;
(4)fe單質在海水中易發生電化學腐蝕,發生吸氧腐蝕,正極上是氧氣獲得電子生成氫氧根離子,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故答案為:O2+2H2O+4e-=4OH-;
(5)在一定條件下,N與Cl可形成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分子中每個原子最外層均為8電子,該化合物為NCl3,遇水強烈水解,生成兩種產物,其中之一的分子構型為三角錐形,另一種產物具有漂白性,水得到氨氣與HClO,該化合物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Cl3+3H2O═NH3+3HClO,
故答案為:NCl3+3H2O═NH3+3HClO;
(6)氮氣生成4.25g氣態氫化物NH3時,釋放出11.55KJ的熱量,生成2mol氨氣放出的熱量為11.55kJ×$\frac{2mol×17g/mol}{4.25g}$=92.4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H=-92.4kJ/mol,
故答案為:N2(g)+3H2(g)=2NH3(g)△H=-92.4kJ/mol.
點評 本題考查位置結構與性質關系的應用,正確推斷各元素是解題關鍵,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有利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O和 N2為等電子體,22.4L的CO氣體和1mol N2所含的電子數相等 | |
B. | 1L密度為1.84g•cm-3質量分數為98%的硫酸溶液中,所含氫原子數為36.8NA | |
C. | 在標準狀況下,32g氧氣和臭氧的混合氣體中含氧原子數為2NA | |
D. | 在標準狀況下,30g福爾馬林和22.4L三氧化硫所含氧原子數之比為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m+n)mol | B. | ($\frac{5}{2}m+\frac{n}{2}•3p$)mol | C. | (3m+n+2p)mol | D. | ($\frac{5}{2}m+\frac{n}{2}$)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A | 向1mL 2mol•L-1 NaOH溶液加入2滴0.1mol•L-1 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1 FeCl3溶液 | 先生成白色沉淀, 后生成紅褐色沉淀 | Fe(OH)3比Mg(OH)2 更難溶 |
B | 向NH3•H2O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無明顯現象 | NH3•H2O和AgNO3 不反應 |
C | 向試管中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 | 試管口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藍 | 溶液中無NH4+ |
D | 濃硫酸加入Cu片后,加熱 | 有白色固體生成 | 白色固體為CuSO4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ⅠA族元素都是堿金屬元素 | |
B. | 堿金屬單質可將銅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 |
C. | 金屬鉀具有強還原性,K+具有強氧化性 | |
D. | Cs常溫下與水反應會發生爆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牛油、纖維素和蛋白質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
B. | 淀粉可以使碘化鉀試紙變藍 | |
C. | 葡萄糖能發生氧化反應和水解反應 | |
D. | 濃硝酸濺在皮膚上,使皮膚呈黃色是由于濃硝酸和蛋白質發生了顏色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銅電極發生氧化反應 | |
B. | 銅電極接直流電源的負極 | |
C. | 石墨電極上產生氫氣 | |
D. | 每生成1molCu2O時,就有2mol電子轉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