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步驟 | 實驗現象 | 解釋原因 |
![]() | 滴加硝酸銀溶液,現象有:產生白色沉淀 | 原因有:氯氣與水反應后,電離出Cl-,Cl-與Ag+生成AgCl白色沉淀 |
![]() | 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現象有:先變紅,后褪色 | 原因有:氯氣與水反應后,溶液顯酸性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產生的HClO又使紅色的石蕊試液發生漂白 |
分析 (1)①實驗室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方法制取氯氣,制備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依次通過盛有飽和食鹽水、濃硫酸洗氣瓶除去雜質,氯氣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用向上拍空氣法收集,尾氣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據此排序;
②分析反應中元素化合價變化,依據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個數守恒配平方程式;
③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
(2)氯氣溶于水,部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氯化氫和次氯酸,氯化氫電離生成氫離子、氯離子,次氯酸部分電離生成氫離子和次氯酸根離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據此解答.
解答 解:(1)①實驗室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方法制取氯氣,制備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依次通過盛有飽和食鹽水、濃硫酸洗氣瓶除去雜質,氯氣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用向上拍空氣法收集,尾氣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所以正確的連接順序為:b→c→d→g→h→i→j→k;
故答案為:b、g、h;
②反應中錳元素化合價從+7價降為+2價,氯元素化合價從-1價升高為0價,依據氧化還原反應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個數守恒,反應方程式:2KMnO4+16HCl(濃)=2MnCl2+5Cl2↑+2KCl+8 H2O;
故答案為:2 16 2 5 2 8 H2O;
③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離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故答案為:Cl2+2OH-=Cl-+ClO-+H2O;
(2)氯氣溶于水,部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氯化氫和次氯酸,氯化氫電離生成氫離子、氯離子,次氯酸部分電離生成氫離子和次氯酸根離子,
氯水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則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淀;
氯氣溶于水,部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氯化氫和次氯酸,氯化氫電離生成氫離子、氯離子,次氯酸部分電離生成氫離子和次氯酸根離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后,因為溶液中含有氫離子,顯酸性,所以紫色石蕊變紅,又因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最終紅色褪色;
故答案為:
操作步驟 | 實驗現象 | 解釋原因 |
![]() | 滴加 硝酸銀溶液,現象有:產生白色沉淀 | 原因有:氯氣與水反應后,電離出Cl-,Cl-與Ag+生成AgCl白色沉淀 |
![]() | 滴加 紫色石蕊試液,現象有:先變紅,后褪色 | 原因有:氯氣與水反應后,溶液顯酸性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產生的HClO又使紅色的石蕊試液發生漂白 |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氯氣的實驗室制備和氯水性質檢驗,明確氯氣制備原理和氯水成分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聚四氟乙烯有固定的熔點 | |
B. | 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應均為加聚反應 | |
C. | 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可能為![]() | |
D. | 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連接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濕法煉銅和火法煉銅的反應中,銅元素都發生還原反應 | |
B. | 加強熱,使CuO在高溫條件下分解制備單質Cu | |
C. | 黑色金屬材料包括鐵、鉻、錳及其化合物 | |
D. | 生鐵與鋼的區別在于生鐵含碳雜質,而鋼不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49g | B. | 3.60g | C. | 3.81g | D. | 3.9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v正(N2)=v正(H2) | B. | v正(N2)=v逆(NH3) | ||
C. | 2 v正(H2)=3 v逆(NH3) | D. | v正(N2)=v逆(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①生成的氣體不能使濕潤的KI-淀粉試紙變藍 | |
B. | 實驗②證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 |
C. | 上述實驗證明氧化性:MnO4->CI2>Fe3+>I2 | |
D. | 上述實驗中,共有兩個氧化還原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丁烯與HBr發生加成反應 | |
B. | 3-氯戊烷與NaOH乙醇溶液共熱發生消去反應 | |
C. | 甲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溴代反應生成一溴代甲苯的反應 | |
D. | 鄰羥基苯甲酸與NaHCO3溶液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