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一橋飛架三地,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還是全球第一例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大橋;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長、埋深最深、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影響港珠澳大橋修建的決定性因素是 ( )
A. 自然 B. 社會 C. 經濟 D. 技術
【2】港珠澳大橋中部有近7Km是海底隧道,主要是為了( )
A. 縮短通行距離和時間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方便旅客欣賞水下風景 D. 節約建設成本,降低難度
【答案】
【1】 C
【2】 B
【解析】
考查交通布局的影響因素,以及工程選址的影響因素。
【1】在現代交通運輸建設中,經濟、社會因素對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影響,已經超過自然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材料顯示港珠澳大橋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耗資巨大,因此決定性因素為經濟,故C正確。
【2】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中部修建隧道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型輪船通行,減少對航運的影響,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故B正確。海底隧道建設成本更高,難度更大;并沒有縮短通行距離和時間;隧道為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賞水下風景。故A、C、D錯誤。故選B。
第一題易錯選成B或D答案。解題時注意題干要求“決定性”因素以及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的特點。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主題為:“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呼吁世界齊心協力對抗一次性塑料污染問題,塑料污染已無處不在,我們使用完的塑料包裝,絕大多數會一直存在,并最終流入海洋。“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是我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環境日主題。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有關一次性塑料污染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俗稱白色污染 ②無法回收利用 ③大都難以降解 ④僅造成視覺污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作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中學生,能為“美麗中國”做到的行動有
①參與環保公益宣傳活動 ②用塑料袋購物
③參加植樹活動 ④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
⑤使用一次性餐具 ⑥節水節電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珠三角桑蠶業的發展成為桑基魚塘發展的強大驅動力,1925年桑蠶業全盛時,珠三角生絲和絲織品等占到了廣州出口總值七八成,成為不折不扣的經濟支柱。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一個獨特的群體“自梳女”登上了歷史舞臺。珠三角自古以來婦女便需要和男子一樣去承擔生活生產的重擔。正當盛年的女兒若出嫁便對娘家造成不小的損失,“不落夫家”和"自梳”便得到娘家的默許。特別是絲廠大量出現后,對女工需求的迅猛增長,更是惟生了“自梳女”群體的擴大。桑蠶業豐厚的利潤讓為此工作的女性取得了獨立的經濟地位,她們為了適應機器繅絲這種工業化生產管理要求,又想擺脫封建婚姻的束縛,加之西方文化傳入,獨立自由思想的侵染,導致"自梳”風氣的產生,女性集體性地抗拒婚嫁。清末民初順德蠶業極盛時,有“十女九不嫁”之說。
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1】30年前密集的桑基魚塘如今已很少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三角麵沙觀加劇B.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的發展
C. 商品糧基義建設D. 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2】珠江三角洲地區“自梳女”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 經濟生活上的獨立B. 西方自由思想的浸染
C. 勞動生產技術的提髙D. 家庭傳統觀念的影響
【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絲價暴漲,推測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影響是
A. “自梳女”人口數量快速增加B. 魚塘面積萎縮
C. 男性勞動力失業人數增加D. 自梳女赴南洋謀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塑料,指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微塑料體積小,比表面積大(比表面積指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粘附污染物。被稱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個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帶,微塑料越多。
推測微塑料的來源,并分析微塑料產生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分別是( )
①華南的雙季稻種植 ②寧夏平原的水稻種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產④上海郊區的乳畜業
A. ①熱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場 B. ①水源②地形③熱量④市場
C. ①地形②國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 ①土壤②熱量③地形④國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天下地土,南北高下相半。且以江淮南北論之:江淮以北,高田平曠,所種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種宜稻秫。又南北漸遠,寒暖殊別,故所種早晚不同……”(引自《王禎農書·地利篇》)。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國的
A.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B. 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
C.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D. 人口稠密區和稀疏區
【2】反映我國東部地區南北差異的是
A. 江淮以南,土地廣闊平坦B. 江淮以北水田廣布,種植水稻
C. 江淮以北,河流縱橫交錯D. 南北距離越遠,熱量差異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少子化”是指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兒童數量減少的現象。0~14歲人口比重低于15%,標志著進入“超少子化”階段。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增長,且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或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或超過7%。“少子化”和“老齡化”合稱“少子老齡化”。
讀2011年世界部分國家不同年齡段人口比重分布表,完成下列小題。
國家 | 0~14歲人口比重 | 65歲以上人口比重 |
甲 | 13.2% | 22.9% |
乙 | 32% | 5.5% |
丙 | 12.5% | 20.6% |
丁 | 16.6% | 9.1% |
【1】據表可知,“少子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是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2】乙國
A. 目前為高高低模式 B. 與我國人口現狀相似
C. 人口年齡結構合理 D. 面臨就學就業壓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晉陜蒙接壤地區分布著我國和世界上罕見的特大煤田,被稱為“黑三角”或“烏金三 角”,包括內蒙古的準格爾、鄂爾多斯、陜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目前已成為我 國優質動力煤生產和出口基地。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屬于“烏金三角’,能源基地建設的優勢條件的是()
①煤炭儲量豐富
②煤炭質量高,開采條件好
③水資源充足
④鄰近廣闊的能源消費市場
⑤水陸交通便利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⑤
【2】下列做法與“烏金三角’,地區能源基地的可持續發展相違背的是()
A. 努力擴大煤炭的開采量和外運量,提高經濟效益
B. 調整產業結構,延長煤炭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
C. 發展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
D. 積極進行生態環境整治,控制三廢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江蘇省內經濟發展水平南北差異較大,目前相對發達的蘇南地區將部分產業向蘇中北地區轉移。結合下表完成下列小題。
投資地區 | 招商門檻 | 土地價格 | 平均工資 | 環保門檻 |
蘇南某市 | 5000萬元 | 100萬元左右 | 3000元左右 | 要求高 |
蘇北某市 | 1000萬元 | 20萬元左右 | 1000元左右 | 要求較低 |
【1】蘇南地區開始“騰籠換鳥”,被逼走的產業應具有的特點是( )
A. 勞動力需求大 B. 生產規模大
C. 技術含量高 D. 環境污染輕
【2】江蘇省內部出現的產業轉移,對蘇北地區的有利影響有( )
①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市場繁榮 ②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環境質量提高 ③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工業化進程
④土地利用多樣化,耕地面積廣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