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交通運輸方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據此完成4~5題。
4.為了實現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將山西省的煤炭運到上海,最合適的運輸方式是( )
A.京杭運河+長江航運 B.公路
C.鐵路+長江航運 D.鐵路+海運
5.現代交通運輸不僅日益大型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和專業化,下列做法符合這一特點的是( )
①我國鐵路運輸的六次提速 ②天津、上海等港口設立集裝箱碼頭 ③日本貨輪朝著巨型化方向發展 ④許多港口綜合性較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13
關于交通運輸線、點區位選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自然因素是交通運輸線區位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B.只要有水域條件就可以建港口
C.航空港不宜選擇在低云、霧、暴雨出現頻率較小的地區
D.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自然條件對交通運輸線區位選
擇的影響越來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題型:021
關于文化景觀受自然環境影響的特點是
[ ]
A.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文化景觀受自然影響最明顯
B.精神文化景觀受自然的影響相對要小于物質文化景觀
C.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自然對文化景觀的影響程度逐漸增大
D.文化景觀能全面地反映自然環境特征以及自然現象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中學教材全解全析互動新課堂高二 地理(下冊) 題型:013
讀我國東、中、西部三個地帶的產業結構圖,據此完成(1)~(3)題。
(1)能分別正確反映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產業的排序是
[ ]
(2)目前,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產業結構是
[ ]
A.東部地帶的產業結構相對較優,二、三產業比重較大
B.中部地帶的產業結構較優,一、二、三產業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帶的產業結構最優,一、二、三產業均在27%~41%之間
D.西部地帶第三產業比重較大,生產力水平較高(3)三個地帶相比較
[ ]
A.①地區第一產業的比重小,說明其第一產業發展落后
B.隨著我國西部地區的開發,③地帶的第一產業比重將會大幅度的提高
C.三個地帶中第三產業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D.隨著經濟發展,三個地帶的第二產業比重將會上升,第三產業比重有所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12.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圖8),回答17~18題。
圖8
17.下列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含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甲表示資源 ②乙表示環境 ③丙表示人類社會 ④丁表示經濟系統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P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①過度開發導致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 ②過度排放污染物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③生產過程導致工農業污染物排放 ④資源開采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讀人類社會不同發展階段人口增長示意圖(圖9),回答19~20題。
19.M處和N處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①M處農業革命為人類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時從事農業生產也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②N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進一步協調 ③M處“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各國政治獨立,民族經濟迅速發展 ④N處工業革命使生產力水平提高,人類抵御各種災害和疾病的能力增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下列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文明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始文明時代的環境問題主要是生態平衡被破壞
B.農業文明時代人地關系的思想是“崇拜、依附自然”
C.環境文明時代的環境人口容量最大
D.工業文明時代人口再生產的特點是“高、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