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材料,回答下題。
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1998年德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生產大國,是全球風能利用最成功的國家。
簡述德國發展風電的主要社會經濟條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回答下列各題。
【1】長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磯河段屬于荊江河段,容易發生洪水災害。相關的因素主要是
①荊江河段流域面積廣
② 荊江河段所處的夏季多暴雨的氣候特征
③荊江河段河道彎曲,排水不暢
④長江上游的人類活動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2】長江在不同河段地理特征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發展策略。下列組合,不正確的是
A. 發源地—保護植被生態 B. 下游—注意水質保護,防治水污染
C. 中游—礦產資源開發和港口建設 D. 上游—大力開發森林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某一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時,進入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中國為3870美元,美國為10645美元。少數民族人口占多數的省級行政區,其中西藏達到93.94%,新疆達到59.43%,漢族人口比例小。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我國進入老齡化時,GDP比美國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國人口眾多 B.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慢
C. 我國國土面積大 D. 我國的人口政策
【2】西藏和新疆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大,漢族人口比例小的最重要自然原因分別是( )
①西藏過寒冷 ②西藏空氣過稀薄 ③新疆光照過強 ④新疆相對濕度過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我國甲、乙兩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時間(北京時間)統計表,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城市 | 日出時間 | 日落時間 |
甲 | 5:28 | 19:00 |
乙 | 7:23 | 20:27 |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東北方 B. 西北方 C. 東南方 D. 西南方
【2】當甲地日出時,地球上兩個日期分界線理論上除180°經線外,還有( )
A. 0°經線 B. 38°W經線 C. 38°E經線 D. 60°W經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50年代,已是工業制成品主要出口國的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政府將石油、天然氣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出口劇增,經濟立現繁榮,卻也埋下隱患,其他工業遭到削弱。20世紀80年代初期,天然氣資源開始趨向枯竭,荷蘭政府不得不面對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業人口陡升的困境。國際上把這種資源產業短期繁榮后留下的后遺癥,稱為“荷蘭病”。據此完成下題。
由于石油資源趨近枯竭,大慶開始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歷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區縣優勢,建設特色化中小城鎮 ②利用技術積累,發展石油裝備等制造業 ③組織城市人口向農村疏散,發展農業 ④向我國西部油氣資源豐富的地區搬遷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并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同區域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的生產、生活的特點有許多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也存在差異。此據比較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兩個區域,回答以下各題。
【1】有關這兩個區域農業生產活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長江三角洲屬于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
B. 松嫩平原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作物。
C. 長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兩年三熟為主,松嫩平原則一年一熟。
D. 長江三角洲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的西部適宜發展畜牧業。
【2】下列關于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開發早期,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為人們交通的阻隔
B. 當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時,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 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種植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D. 在農業生產走向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的今天,長江中下游平原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超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供應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被譽為“世界河流綜合開發的經典之作”。TVA(田納西河管理局)模式被各國在河流開發中紛紛借鑒。據此完成以下各題。
【1】關于田納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流域內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但航運價值小
B. 流域內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
C. 田納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水量豐富但不穩定
D. 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是影響流域綜合開發的重要因素
【2】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 梯級開發
C. 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 D. 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17時,海地發生7.3級強烈地震,震中(18.5°N,75°W)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僅16公里的地方,該國官方預計遇難人數可能超過十萬人。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當海地地震發生時,北京時間是( )
A. 2010年1月12日21點 B. 2010年1月13日6點
C. 2010年1月13日21點 D. 2010年1月12日24點
【2】當海地地震發生時,全球處于12日的日期范圍占全球范圍的比例大約是( )
A. 十二分之七 B. 二分之一 C. 八分之七 D. 八分之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遙感與地面監測表明,過去20年間,青藏高原內陸湖面積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完成下列問題。
【1】內陸湖面積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殼抬升 B. 氣候變暖 C. 下滲減弱 D. 河道淤積
【2】內陸湖面積增大會帶來( )
A. 生物多樣性增加 B. 蓄洪功能減弱 C. 湖水鹽分濃度增加 D. 通航能力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