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現象,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A、早春,皚皚的白雪開始消融 B、我國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現一層白色的霜
C、冬天,濕衣服結冰后變干了 D、.初夏,青青的小草掛上露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2所示的光學作圖有誤的一項是:( )
A 甲:平行光線射到凸面鏡后的反射光線
B、乙: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后的折射光線
C、丙: 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D、丁:一束光線射到平面鏡后發生反射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關于眼睛及其視力矯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凹透鏡
B.物體通過晶狀體所成的像是虛像
C.遠視眼看不清近處景物,是因為景物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D.矯正近視眼所配戴的眼鏡鏡片是凹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1所示是曉麗從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現象實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圖乙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組成的
C.圖丙凸透鏡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
D.圖丁有經驗的漁民叉魚時對著看到的魚叉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根據響度大小來判斷不同人的講話聲
B、動物和人的發聲頻率范圍和聽覺頻率范圍是一樣的
C、中考期間學校周圍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聲源處減弱噪聲
D、人耳能聽到的是聲波,聽不到的就不是聲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請仔細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人類的眼睛
人類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機。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之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來獲得清晰的 、縮小的實像,如圖10所示;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由眼睛的調節作用所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長時間的用眼,比如看書,看電視、計算機,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勞,眼睛疲勞常見癥狀是頭疼腦漲、眼睛發干。看物體時間較長也不易感到疲勞的距離叫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25cm。
(1)請把文中像的性質補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過改變晶狀體的 獲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 使像變得清晰。
(3)根據上文,你認為人的正常眼睛的觀察范圍是: (填以下選項)。
A.0~10cm B.10cm~25cm C.10cm~極遠處 D.0~25cm
(4)如何預防眼睛疲勞,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圖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聶利同學在一個養蜂場看到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雙翅沒有振動,仍嗡嗡地叫個不停。她對《十萬個為什么》中“蜜蜂發聲是不斷振動雙翅產生的”這一結論產生懷疑。蜜蜂的發聲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聶利同學的主要探索過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聲。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雙翅,蜜蜂仍然發聲。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發現兩粒小“黑點”,蜜蜂發聲時,黑點上下鼓動。
④用大頭針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點,蜜蜂不發聲。
請回答:
(1)聶利同學在實驗時,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從實驗①和②可得出的結論是 。
(3)根據實驗③提出一個猜想:蜜蜂的發聲部位
(4)從實驗③和④可得出的結論是:蜜蜂是靠 發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現在中學生近視率達到90%以上,這引起小明等同學的興趣,為了探究“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和矯正方法”時,小明同學選擇了如下器材:
蠟燭(模擬所視物)、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光屏(模擬人眼視網膜)、光具座等。
(注: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來調節。)
①她安裝并調整好實驗裝置,如圖9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置于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這個像性質為倒立、 、實像;它的應用 (寫一個光學儀器)。當向水凸透鏡內注入水,使透鏡更凸后,發現光屏上已無燭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應在水凸透鏡前放置一塊_________透鏡;若撤去放置的透鏡,應將光屏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水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②根據上述實驗,可知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亮同學用一個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條與光具座平行的直線上,調整的目的是
.
小亮同學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序號 | 物距/cm | 像距/cm | 像的性質 |
1 | 20 | 6.7 | 倒立、縮小的實像 |
2 | 15 | 7.5 | |
3 | 10 | 10 | 倒立、等大的實像 |
4 | 7.5 |
| 倒立、放大的實像 |
5 | 4 | —— | 正立、放大的虛像 |
(2)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cm.
(3)實驗序號2中像的性質: 實驗序號4中像距的大小:
(4)當蠟燭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石林中學的張江同學自備器材,主動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其情形如圖8所示,他先把一塊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準備A、B兩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樣的蠟燭,然后把點燃的蠟燭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蠟燭B的位置,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1)張江同學在做探究實驗時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選擇的蠟燭B與蠟燭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樣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蠟燭A向鏡面移動一段距離,又移動蠟燭B去與蠟燭A的像比較,會發現蠟燭A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選項“變大”、“變小”或“不變”)。
(4)如果在蠟燭A像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選項“會”或“不會”),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