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次數 | 動力 F1/N | 動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1 | 1.5 | 10 | 1 | |
2 | 1 | 20 | 10 | |
3 | 1 | 20 | 1.5 | 10 |
分析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螺母向偏高的一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1)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求出阻力或阻力臂;
(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且力豎直作用在杠桿時,力臂才在杠桿上;由圖可見,第3次實驗中拉力的方向沒有豎直向下,導致力臂不能從杠桿上正確讀出.
(3)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解答 解: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如發現杠桿右端偏高,則可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或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使杠桿重心右移;掛上鉤碼后再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力臂的測量;
(1)第1次實驗: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5N×10cm=1N×L2,所以L2=15cm.
第2次實驗: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N×20cm=F2×10cm,所以F2=2N.
(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F1的方向垂直于杠桿時,力臂才在杠桿上.如圖,F1傾斜拉動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不在杠桿上,所以動力臂L1讀取錯誤.
(3)分析表中數據不難發現: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和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為:水平;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或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水平;
(1)補充數據如下:
實驗次數 | 動力F1/N | 動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5 | 10 | 1 | 15 |
2 | 1 | 20 | 2 | 10 |
3 | 1 | 20 | 1.5 | 10 |
點評 此題是“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考查了杠桿的調平及目的,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及對力臂概念的理解,都是杠桿平衡條件中的常見知識.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 | |
B. | 聲音傳播速度的大小僅與介質的種類無關 | |
C. |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隨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 |
D. | 爺爺看書時佩戴的老花鏡是凹透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燈 | B. | 乙燈 | ||
C. | 兩燈都能正常發光 | D. | 兩燈都不能正常發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消耗的電功率為0.8W | B. | 乙消耗的電功率為1.2W | ||
C. | R甲=10Ω | D. | R乙=l0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