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試題15 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1架(含砝碼200g) 形狀規則的鋁塊3個(體積分別是10cm3、20cm3、30cm3)
操作程序:
順序 | 操作內容 |
1 | 調節天平橫梁平衡。 |
2 | 分別測出三個鋁塊的質量m1、m2、m3,并記錄。 |
3 | 根據記錄數據做出m—V圖象。 |
4 | 由數據或圖象,得出結論。 |
實驗記錄:
體積V/cm3 | 質量m/g | |
鋁塊一 | 10 | |
鋁塊二 | 20 | |
鋁塊三 | 30 |
實驗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
說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寫相關數據,不要求書寫完整的實驗報告。
2.要真實記錄實驗數據,捏造數據相應扣分。
物理試題15 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評分細則
序號 | 評分標準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用鑷子將游碼調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 1 | ||
2 | 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 1 | ||
3 | 鋁塊放左盤 | 1 | ||
4 | 估測后,用鑷子由大到小向右盤中嘗試加減砝碼 | 1 | ||
5 | 左手保護橫梁,右手用鑷子撥動游碼,直至橫梁恢復平衡 | 1 | ||
6 | 質量數據記錄正確 | 1 | ||
7 | 坐標軸上數值標注合理 | 1 | ||
8 | 圖象繪制正確 | 1 | ||
9 | 得出正確結論 | 1 | ||
10 | 整理器材,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狀態或擺放整齊 | 1 | ||
得分合計 | ||||
說明: 1.調節橫梁平衡時,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中線處或在中線左右擺動幅度相等均可。 2.用手直接加減砝碼或由小到大試加砝碼扣1分。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嬰兒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就無時無刻不與聲打交道。下列關于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我們能聽到遠處的雷聲,說明空氣可以傳聲
B.人在岸上大聲說話也能驚動水中的魚,說明水能傳聲
C.將耳朵貼在長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幾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來的
D.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轎車上都裝有一個用來提醒司機是否關好車門的指示燈.四個車門中只要有一個門沒關好(相當于一個開關斷開),該指示燈就會發光。如圖所示的模似電路圖符合要求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物理試題3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器材:凸透鏡(f =10cm) 蠟燭 光屏 光具座 火柴
操作程序:
順序 | 操作內容 |
1 | 把蠟燭、凸透鏡、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 |
2 | 點燃蠟燭,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
3 | 調整物距使u>2f,移動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為止,記錄像的性質及像距。 |
4 | 調整物距使u>2 f,改變物距再做一次。 |
5 | 調整物距使f<u<2f,移動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為止,記錄像的性質及像距。 |
6 | 調整物距使f<u<2f,改變物距再做一次。 |
實驗記錄: f =10cm
實驗 次數 | 物 距 u/cm | 像 的 性 質 | 像 距 v/cm | ||
正立或倒立 | 放大或縮小 | 實像或虛像 | |||
1 | |||||
2 | |||||
3 | |||||
4 |
實驗結論:
當u>2f時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當f<u<2f時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說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寫相關數據,不要求書寫完整實驗報告。
2.要真實記錄實驗數據,捏造數據相應扣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物理試題10 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實驗器材:電池盒 1號干電池3節 定值電阻兩個(5Ω和10Ω) 開關1個滑動變阻器1個(20Ω) 電流表1個(0-0.6-3A ) 電壓表1個(0-3-15V) 導線8根
操作程序:
順序 | 操作內容 |
1 | 按照如圖所示的電路圖將5Ω的電阻連入電路。 |
2 | 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V,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記入表格中。 |
3 | 將10Ω的電阻連入電路,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V,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記入表格中。 |
4 | 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
實驗記錄:
實驗次數 | 電阻R/Ω | 電阻R兩端電壓U/ V | 通過電阻R的電流I/A |
1 | 5 | 2 | |
2 | 10 | 2 |
實驗結論:
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 。
說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寫相關數據,不要求書寫完整實驗報告。
2.要真實記錄實驗數據,捏造數據相應扣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物理試題20 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1個(2.5N) 帶掛鉤木塊1塊(約200g) 毛巾1塊
操作程序:
順序 | 操作內容 |
1 | 檢查并調整彈簧測力計,記錄量程和分度值。 |
2 | 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并記錄。 |
3 |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毛巾,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毛巾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并記錄。 |
4 | 分析數據,歸納總結。 |
實驗記錄:
彈簧測力計量程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
實驗次數 | 接觸面材料 | 滑動摩擦力f/N |
1 | 木塊與桌面 | |
2 | 木塊與毛巾 |
結論: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 。
說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寫相關數據,不要求書寫完整的實驗報告。
2.要真實記錄實驗數據,捏造數據相應扣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體育與健康測試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時間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時間為2min。則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選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約是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7所示,已知電阻R1=20Ω、R2=30Ω,當開關閉合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R1與R2的電壓之比為2:3
B.R1與R2的總電阻為50Ω
C.R1與R2的電流之比為2:3
D.R1與R2消耗的電功率之比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