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D412次列車組列車運行時刻表的一部分。
時間 | 上海 | 蘇州 | 常州 | 南京 | 徐州 |
到站時間 |
| 09:51 | 10:33 | 11:45 | |
發車時間 | 09:15 | 09:53 | 10:35 | 11:50 | |
里程/km | 0 | 84 | 300 | 648 |
(1)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2)若該列車從蘇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為129km/h,則蘇州到常州的里程為多少?
(3)另一趟列車上海至常州(OA)段的平均速度為v1,常州至徐州(AB)段的平均數度為v2。其s—t圖如右圖所示。則:
①它們的大小關系v1 v2:
②若某同學由此計算上海至徐州的平均速度: ,這種計算方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華媽媽擔心從市場買回的色拉油是地溝油,小華為消除媽媽的擔憂,由網絡查得優質色拉油的密度在
之間,地溝油的密度在
之間,并完成用測密度的方法鑒別油的品質的實驗。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移動游碼至標尺左端“0”刻度處,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的左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橫梁平衡。
(2)往燒杯中倒入適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稱出燒杯和色拉油的總質量為70g,然后把燒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圖a所示,量筒內色拉油的體積是_________cm3;再稱燒杯和剩下色拉油的總質量,加減砝碼總不能使天平平衡時,應移動______________。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b所示,則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質量為__________g。
(3)該色拉油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g/cm3,色拉油的品質是______________(選填“合格”或“不合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實施人工增雨的一種方法是用飛機在高空播灑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干冰進入云層很快 成氣體,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量,于是高空水蒸氣便 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過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下圖中測量物體的長度是 cm;(2)一位同學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測量一物體長度,各次測量結果分別是25.43cm、25.45cm、25.46cm,則此物長記錄為 cm,先后測量三次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和小華同學在做“探究:比較水與煤油吸收熱量時溫度升高的快慢”的實驗時, 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設計實驗方案時,他們確定以下需控制的變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熱方式 B.酒精燈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電源電壓6V不變,虛線框內是由兩只電阻R1、R2(R1=2R2)和一只開關組成的電路,當開關由斷開到閉合時,電流表示數增大1A,則R2阻值不可能的是
A.1Ω B.2Ω C.3Ω D.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電阻和通電時間關系”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兩燒瓶A、B中煤油質量相等,兩只溫度計的示數相同,電阻絲的阻值R1>R2。
(1)在這個實驗中,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體現出來的。實驗中采用這種電路連接方式的目的是 。
(2)燒瓶中不裝水而裝煤油,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 。開關接在干路上,是為了控制 相同。
(3)閉合開關后,發現B中溫度計的示數上升較快,則B中電阻絲放出的熱量比A中放出的熱量 ,由此得出的實驗結論 。
(4)實驗中有同學提議利用該裝置“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則他們應將其中的一個燒瓶中的煤油換成 相等的水,并使A、B兩燒瓶中金屬絲的電阻 。
(5)若B瓶中的溫度計示數變化了10℃,電阻絲R2消耗了3.15×10-3kW·h的電能,則燒瓶中煤油的質量是________。[已知c煤油=2.1×103J/(kg·℃),不計熱損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將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與摩擦,且動滑輪重小于物重,使用甲圖滑輪最大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拉力F甲 F乙(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