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慶元旦文藝會演”時,某中學物理組的王老師給大家表演了一個“不怕電”的節目。首先王老師將一標有“PZ220—100”的燈泡接到兩導線頭M、N之間,燈泡正常發光。隨后將燈泡取下,王老師站到干燥的木凳上后,左、右手分別抓住M、N兩導線頭(如圖)李老師用試電筆分別測試M、N及王老師的皮膚,發現試電筆的氖管都發光,而王老師卻談笑自如。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你認為正確的是( )
A. 王老師有特異功能,確實不怕電
B. 王老師的雙手戴著絕緣手套
C. 在人、燈替換之時,有人將零線斷開了
D. 在人、燈替換之時,有人將火線斷開了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6 V且保持不變。當只閉合開關S1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1;當開關S1、S2均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2,且I1∶I2=1∶3,則R1∶R2=______;若開關S1、S2均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6 A,則通電1 min的時間內,R1消耗的電能是______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下列器材:蓄電池(6V),電流表(0~0.6A,0~3A)、電壓表(0~3V,0~15V)、定值電阻(若干)、開關、滑動變阻器和導線,要利用這些器材探究“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請根據圖甲所示的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連接成完整電路(導線不允許交叉).
(2)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無示數,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電壓表示數始終接近電源電壓.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進行實驗.實驗中多次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并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保持不變,讀出對應于不同阻值的電流表示數,并記于表格中,由表中數據可以分析得出結論: 。
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電阻R/Ω | 30 | 25 | 20 | 15 | 10 | 5 |
電流I/A | 0.1 | 0.12 | 0.15 | 0.2 | 0.3 | 0.6 |
(4)上述實驗中,小明將10的電阻換為5
的電阻,閉合開關后,應將滑片向 (填“左”或“右”)移動,使電壓表示數為 V時,讀出電流表的示數。
(5)為完成整個實驗,應該選取哪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 )
A.50Ω 1.0A B.50Ω 0.5A
C.20Ω 1.0A D.20Ω 0.5A
(6)小明想將定值電阻換成小燈泡來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你認為他的實驗方案可行嗎請說出理由。答: (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做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時,使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水和煤油,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數據: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物質升高的溫度相同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_________有關。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實驗數據,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比較水和牛奶的比熱容大小,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將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分別裝一定量的水和牛奶(水和牛奶的初溫相同),然后將它們同時放入裝有適量水的燒杯中,再對燒杯加熱。如圖所示。
(1)試管中水和牛奶的質量應該________。
(2)由于沒有直接測量比熱容的儀器,因此這個實驗是通過觀察________的變化來比較比熱容的大小。
(3)寫出一種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及對應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所示的是為水位測量儀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豎直平面上,從A點發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
(1)A點與水面相距3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m;
(2)畫出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光斑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____
(3)若光斑B向右移動了,說明水位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所示是“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特點”的實驗裝置。
(1)加熱過程中,用攪棒攪動的目的是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_____來反映的(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
(2)關于該實驗的變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熱方法(如酒精燈火焰的大小,與燒杯底的距離等)
B.燒杯中分別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燒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某同學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蠟燭 A 和 B、刻 度尺、白紙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所示.
(1)有 1cm 厚的茶色玻璃板甲和 3cm 厚的透明玻璃板乙,實驗選擇____(選填“甲” 或“乙”)玻璃板;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為了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 側(選填“A”或“B”)觀察蠟燭 A 的像,同時小心地移動 B 蠟燭,直到___________;
(4)該實驗應點燃___________(選填“A 蠟燭”、“B 蠟燭”或“AB 蠟燭”);
(5)如何探究 A 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寫出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該實驗用到了等量替代法,是用____等量替代了____(兩空選填“A 蠟 燭”、“B 蠟燭”、“A 蠟燭的像”或“B 蠟燭的像”);
(7)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