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冬季來到青島地區,喜歡在膠州灣一帶出現,為膠州灣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材料二:一只剛能爬出的小老鼠試圖襲擊一只蝎子,結果被蝎子蜇了一下,于是它放棄了捕食這只蝎子。后來,當它再遇到蝎子時,就主動避開。
材料三:傳說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行軍至烏江,天色已晚,只見岸邊沙灘上有幾個由螞蟻圍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項羽心想:這是天意,遂大喊一聲:“天絕我也!”即拔劍自刎。原來這是劉邦手下的軍師用蜜糖寫的幾個大字,招來許多螞蟻,項羽不知是計,而中計身亡。
材料四:2016年,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寨卡病毒的持續性傳播,此病毒是通過蚊子叮咬而感染人體后,造成新生兒小頭癥和腦發育缺乏病。世界衛生組織還為此宣布了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1)從行為的獲得途徑來說,材料一中丹頂鶴的遷徙屬于______行為,這是由其體內的_____決定的。材料二中小老鼠當它再遇到蝎子時,就主動避開了它,這是_______行為。
(2)資料三中的螞蟻是具有明顯_____行為特征的動物,同伴之間靠___________傳遞信息。
(3)資料四中的寨卡病毒結構是由_____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只有寄生在____里才能生存,它的寄主是蚊和人,據此可以判斷此病毒屬于______病毒。
【答案】先天性 遺傳物質 學習 社會 氣味 蛋白質 活細胞 動物
【解析】
(1)動物行為從行為獲得的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
(2)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有的還形成等級。
(3)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
(1)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因此,材料一中的丹頂鶴的遷徙行為是一出生就有的行為,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屬于先天性行為。
(2)螞蟻群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群體內有負責生殖的雌蟻---“蟻后”和雄蟻,還有專管保衛蟻巢的兵蟻以及負責筑巢、喂養雌蟻、雄蟻和兵蟻的工蟻,所以螞蟻屬于社會性行為的動物,螞蟻之間靠氣味進行交流。
(3)寨卡病毒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病毒必須寄生在其它生物體的活細胞內,靠從這些生物體上攝取養料來維持生活,一旦離開了活的細胞,病毒就無法進行生命活動。它的寄主是蚊和人,可見他屬于動物病毒。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關于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反射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大腦皮層的參與
B.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人體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
D.人體對生命活動的調節有神經調節、激素調節和某些化學物質調節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古人類的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問題的直接證據
B.古人類取食用火烤熟的食物,改善了身體的營養,促進了腦的發育
C.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在哺乳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可能是獼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動物類群主要特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腔腸動物體表有刺細胞B.軟體動物身體表面有外套膜
C.環節動物身體分節,體表有角質層D.節肢動物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當缺少含鉀的無機鹽時,植物體一般會出現的癥狀是
A.植株矮小瘦弱,葉色發黃B.植株矮小,葉色暗綠
C.只開花而不結果實D.莖稈軟弱,容易倒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過度干預自然生態系統,如大量砍伐樹木、造單純林、圍湖造田、開墾草原、過度放牧等,其共同特點是( )
A.降低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B.使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更加復雜
C.促進了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D.加快了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流感常常引起人體不適,嚴重時甚至會威脅人的生命。引起流感的是流感病毒,以下對其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流感病毒屬于動物病毒B.個體微小,結構簡單
C.屬于單細胞生物D.寄生在活細胞,不能獨立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