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米勒的實驗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____________是能夠轉變為________________的。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答案】各種成分有機小分子物質
【解析】
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沒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發生之前,經歷了由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的化學進化過程,米勒用實驗驗證了這一步,據此解答。
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米勒的實驗向人們證實,在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從無機物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米勒的模擬實驗開創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徑。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的羊絨比金子還貴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藏羚羊已瀕臨滅絕,然而偷獵者的槍聲仍然不時作響。
(1)這段話反映了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
(2)為了保護藏羚羊,有人提出組織力量消滅藏羚羊的天敵,這種做法可不可取?為什么?_____
(3)有人建議把藏羚羊引到動物園圈養起來,這樣做將會導致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提出兩點關于保護藏羚羊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遂寧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作為遂寧市民,應積極行動,深化文明城市內涵。以下行為,不符合文明行為要求的是
A. 廢舊電池隨意丟棄 B. 垃圾分類,維護衛生
C. 愛護花草,保護植被 D. 降低噪音,凈化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人與動物生殖和發育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
A. 家蠶發育過程與蝗蟲相似,都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B. 蝌蚪與成蛙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區別很大,這種發育屬于完全變態
C. 人的受精卵進入子宮后才開始進行細胞分裂
D. 不是所有的鳥卵都能孵化出雛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探究題 下表是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根據實驗設計回答:
試管號碼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物質振蕩搖勻 | 漿糊 清水 | 漿糊 唾液 | 漿糊 唾液 | 漿糊 唾液 |
恒溫的溫度 | 37℃ | 37℃ | 100℃ | 0℃ |
時間 | 10分鐘 | 10分鐘 | 10分鐘 | 10分鐘 |
冷卻后加入碘液后的現象 |
(1)填出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①號______________ ②號_____________ ③號____________ ④號___________
(2)在這組實驗設計中,試管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請你分析原因:試管②內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適宜的溫度下淀粉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寫出其中一組對照實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通過此實驗得出: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對淀粉有消化作用,另外_____也影響淀粉的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流感高發時期,應經常打開門窗進行通風,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
A. 控制傳染源 B. 切斷傳播途徑 C. 保護易感人群 D. 清除病原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缺乏科學認識,許多人“談艾色變”,對艾滋病患者避之不及。事實上,與艾滋病患者正常的交往接觸并不會導致傳染艾滋病。以下哪種行為可能會導致艾滋病傳染( )
A. 與患者共同進餐 B. 與患者握手
C. 與患者共用注射器 D. 與患者交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正上初一的小明最近感覺到自己的聲音明顯變“粗”了,是進入青春期后正常的變聲
B. 形成受精卵的器官是輸卵管,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
C. 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胎盤
D. 懷孕就是一粒“種子”植入子宮內膜上,這里的“種子”就是受精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組進行“唾液的消化作用”實驗時,記錄了如下表格。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試管 | 加入材料 | 水溫 | 恒溫時間 | 加碘液后的現象 |
1 | 饅頭碎屑+唾液 | 37℃ | 10分鐘 | 不變藍 |
2 | 饅頭碎屑+胃液 | 37℃ | 10分鐘 | 變藍 |
3 | 饅頭碎屑+唾液 | 90℃ | 10分鐘 | c |
4 | 饅頭+唾液 | 37℃ | 10分鐘 | d |
A. 對比1和3,得出唾液對淀粉的消化需要適宜的溫度
B. 如果d的現象是部分變藍,說明牙齒咀嚼有利于淀粉的消化
C. 對比2和4,有兩個變量,不能得出科學結論
D. 對比1和2,得出胃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