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與蚯蚓運動最相關的一項為( )
A. 體色灰黑 B. 體表有剛毛 C. 體表有粘液 D. 身體分節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使用顯微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對光完成的標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
B. 觀察時,用一只眼看著目鏡,另一只眼睜開的目的是使于繪圖
C. 用顯微鏡觀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D. 當光線較暗時,用反光鏡的凹面來對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生物體漫長的進化的過程當中,為了適應環境,形態結構會發生一系列的改變。下列選項中不能夠體現出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是( )
A. 鯽魚的呼吸器官是鰓,可以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B. 家兔體表被毛,有利于保持體溫恒定
C. 啄木鳥有堅硬的角質喙,適應空中飛翔
D. 爬行類用肺呼吸,可以更好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每年秋天,大雁要成群結隊嘎嘎地叫著,朝南方飛去。它們要到溫暖的南方去度過整整一個冬天。等到寒冷的冬天過去了,它們再飛回到北方來。大雁喜歡棲息去沼澤地和蘆葦叢里。夜深了,飛行了一整天的雁群,靜靜地棲落在河灘的蘆葦叢里休息,第二天它們又會飛走。宿營時,由一只或幾只擔任警戒任務的雁(叫“哨雁”)。一有動靜,哨雁就會“嘎嘎嘎”地發出警報,雁群便會驚醒,迅速起飛。休息了一夜,天一轉亮,雁群又由頭雁領航,幼雁隨后,老雁壓陣,繼續它們漫長的航程了……
材料二:奧地利學者勞倫斯被稱為“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他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卵,小野雁出殼后首先接觸的不是母雁而是勞倫斯。當他走開時,野雁竟排隊跟在他的后面。
(1) 在材料一里“每年秋天,大雁要成群結隊的朝南方飛去”的行為是__________行為;為了安全地飛到目的地,雁群有明確的分工,這種行為是_________行為;雁群宿營時,有“哨雁”擔任警戒任務,一有動靜便發警報,迅速飛走,這種行為是_________行為。
(2) 材料二描述的小野雁追隨勞倫斯的行為是____________,這種研究方法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某種生物的體細胞在細胞分裂前染色體數目為24條,那么在細胞分裂后和細胞生長后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 )
A. 12條、12條 B. 24條、12條 C. 24條、24條 D. 12條、24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想探究蚯蚓是否喜歡濕潤的土壤,興趣小組將20條蚯蚓放在干土與濕潤土之間,每隔2分鐘記錄干土和濕潤土中蚯蚓數量,其統計結果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興趣小組作出的假設是:_____。
(2)該對照實驗設置的變量因素是_____。
(3)取一條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手觸摸蚯蚓身體腹部,感覺很_____,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腹部有_____,能協助蚯蚓運動。
(4)該實驗可以證明蚯蚓適宜生活在_____土壤環境中。
統計次數 | 濕潤土中蚯蚓數量(條) | 干土中蚯蚓數量 |
1 | 4 | 4 |
2 | 5 | 4 |
3 | 7 | 3 |
4 | 9 | 3 |
5 | 10 | 2 |
6 | 12 | 2 |
7 | 16 | 1 |
8 | 18 | 1 |
9 | 19 | 0 |
10 | 2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的生物課外小組開展大白菜豐產實驗,每棵重約4Kg.請問大白菜增產的物質主要來自( )
A. 土壤中的無機鹽 B. 土壤中的有機物
C.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D. 空氣中的氧氣和土壤中的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