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在唐代詩人杜甫筆下,啁啾鳥鳴使大自然充滿生機.詩中描寫的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是( )
A.黃鸝 B.白鷺 C.翠柳 D.黃鸝、白鷺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解: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描述的生物有黃鸝、柳樹、白鷺,其中黃鸝、白鷺是動物,屬于消費者.
故選:D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控制的、可保證動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為
B.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
C.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D.動物行為的產生與生活環境沒有任何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荊江兩岸的農民將豐收的水稻和小麥收獲后,入庫存入前,都會盡快曬干,其目的是( )
A.降低蒸騰作用,避免能量消耗
B.促進光合作用,延長種子壽命
C.保證種皮干燥,防止蟲類咬蛀
D.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機物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鹿發現有敵情時,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展開來,肛門后面白色部分顯露出來,告知同伴,這種行為是( )
A.防御行為 B.社會行為
C.攻擊行為 D.繁殖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面提供的實驗材料用具和實驗結果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蚯蚓身體的哪一端對光敏感(提示:成熟的蚯蚓身上有個環節,靠近環節的是前端).
(1)提出問題: ?
(2)作出假設: ?
(3)實驗材料用具:蚯蚓、手電筒、黑布.
(4)實驗步驟: .
(5)實驗結果:經過實驗發現,蚯蚓的前端對光照刺激的反應較強烈,而身體的后端對光照刺激的反應不明顯.
(6)實驗結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