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是對幾種生物體內農藥含量的測定結果 , 這些生物與生物之間有著吃與被吃的關系請你據表分析 , 下列食物鏈中正確的是( )
生物種類 | A | B | C | D | E |
單位體積農藥含量(毫克) | 0.045 | 0.024 | 0.003 | 0.145 | 0.009 |
A. C→E→B→A→DB. E→D→C→B→A
C. A→B→C→D→ED. D→A→B→C→E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 影響人類健康主要疾病已經不再是傳染病,而是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
B. 許多與慢性病有關的不良生活方式,大多是在成年時期形成的
C. 吸煙不僅能誘發呼吸系統疾病,還有可能誘發肺癌
D.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被譽為生物防御領域的十大里程碑之一。下列有關DNA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
B. DNA由染色體和蛋白質組成
C. DNA發生變化可引起遺傳病
D. 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稱為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經常看到螞蟻吃餅干之類的含糖食物,但很少看到它們吃酸味、辣味的東西,于是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螞蟻是否喜歡甜的食物,請根據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①取兩小塊大小相同的棉花團,分別滴入濃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紙盒的一側。
②將經過饑餓處理的一小窩螞蟻放在紙盒的另一側。
③30分鐘后,觀察并記錄螞蟻的取食情況。
請根據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這個實驗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加__________________(填“濃糖水”或“清水”)的棉花團。
(3)實驗中選用一小窩螞蟻,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要獲得準確的結果,往往要做多次實驗。這種做法稱為(_____________)
A.設置重復組 B.求平均值 C.設置對照組 D.排除無關變量
(5)以上事實說明觀察法和_______________法在研究動物行為時是同等重要的。
(6)螞蟻在動物分類中屬于____________動物。它的這種取食行為屬于_________行為。
(7)螞蟻群體中有不同成員,且分工明確,具有了______________行為。它們之間是通過______________進行信息交流的。
(8)實驗結束后我們應該如何處置螞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關于生物圈的敘述中,你認為錯誤的是 ( )
A.生物圈的范圍是海平面以下11000 m和海平面以上10000 m之間
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
C.形形色色的生物和維持生命的空氣、陽光、水等條件組成了生物圈
D. 生物圈是由全部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克隆羊“多莉”是將白面綿羊的乳腺細胞核移植到黑面綿羊的去核卵細胞中,再經過一系列培育而成。請你判斷“多莉”的面部毛色是( )
A. 黑色B. 白色C. 黑白相間D. 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食物中含有糖類、、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等六大營養物質。其中,構成人體結構的基本物質是_________,人體的儲備能源物質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吸收各種顏色的光進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有人把等量的紫羅蘭葉分別放在封閉的、大小相同的1號和2號容器中,并將它們置于相同強度、不同顏色的光照下,8小時后分別對容器中的氧氣進行檢測,得到如下實驗數據:
容器 | 植物 | 光的顏色 | 溫度(℃) | 氧氣增加量(毫升) |
1 | 紫羅蘭 | 紅 | 22 | 80 |
2 | 紫羅蘭 | 黃 | 22 | -10 |
(1)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實驗過程中要保持容器大小、溫度等條件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由表中數據可知,________光條件下,紫羅蘭光合作用更強。2號容器中,氧氣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在黃光條件下,紫羅蘭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