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態系統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兩部分組成的,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的是生產者;
(2)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由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構.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箭頭指向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
(3)在生態系統中,如果某種生物的數量發生變化,則其天敵和捕食的生物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原因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解答 解:(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因此影響農田中生物生長的非生物因素有:陽光、水、溫度、空氣(土壤)等,B是生物因素,故選A;
(2)食物鏈表示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的寫法是:起點是生產者,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終點是最高級別的消費者,中間用箭頭連接,箭頭總是指向捕食者.該題中的食物鏈有:水稻→害蟲→青蛙.
(3)水稻的葉片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生產者;青蛙體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屬于消費者.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一些有毒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因為這些有毒物質化學性質穩定,在生物體內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體無法排出的,這些有毒物質隨著食物鏈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網的最高級消費者.青蛙是該食物網的最高級消費者,因此它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最多.
(5)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調節能力,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例如,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
故答案為:(1)A
(2)水稻→害蟲→青蛙
(3)B
(4)青蛙
(5)有限
點評 掌握食物鏈的書寫方法、生物之間的關系及生物富集作用的特點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骨骼肌包括中間的肌腱和兩端的肌腹兩部分 | |
B. | 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 |
C. | 動物的運動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 | |
D. | 人在做伸肘動作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缺鐵或蛋白質會影響①的功能 | B. | ②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 ||
C. | 人患炎癥時②的數量會增多 | D. | 輸血時血型不合③會凝集成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運動能使肌肉的收縮、協調能力增加 | |
B. | 運動能使呼吸系統得到鍛煉,促進肺活量的增長 | |
C. | 運動能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 |
D. | 運動能使消化系統得到充分鍛煉,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