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2、魚適于在水中生活的特點:①魚的體形成梭形,體表有粘滑的感覺,可以減少水的阻力;②體表有鱗片具有保護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鰓,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鰭游泳等.⑤魚體內有側線可以感知水流,測定方向為魚的感覺器官.
3、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 解:(1)浮游藻類細胞內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
(2)由分析可知:魚類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這體現了生物的形態結構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先天性行為是生來就有的行為,受體內遺傳物質的控制,C魚自從孵化就以B魚為食,這種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
(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越強.題干中水體發綠發臭是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導致藍藻、綠藻瘋狂生長,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為了治理水體發綠,提高該湖泊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可以在水中投放一定數量的魚苗,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故答案為:(1)生產者;
(2)鰓;生活環境;
(3)先天性;
(4)自動調節.
點評 明白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即可解答本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對光觀察時先用高倍鏡,使物體更大更亮 | |
B. | 觀察物象一般用左眼,同時要求右眼睜開 | |
C. | 低倍物鏡換用高倍物鏡后,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 | |
D. | 欲將物象從視野右下方移到中央,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輸導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 | B. | 上皮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 ||
C. | 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 D. | 保護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