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2)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
(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解答 解:(1)圖中,農作物是綠色植物屬于生產者,家禽、家畜等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以草為食屬于消費者,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屬于分解者.因此“圖中所有生物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非生物部分.
(2)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在此生態系統中共包含1條食物鏈,即農作物→家禽、家畜→人.
(3)生活在農田中的昆蟲和青蛙是捕食關系,因此它們的數量關系的是圖B中呈現的.
(4)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就越多,因為環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的特點,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因此由(2)可知此生態系統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是人,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
(5)“從農作物的秸稈可以作為家畜的飼料及家畜的糞屑可以作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實說明”,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對人類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緩解了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和浪費”.
(6)該生態系統中人的作用非常關鍵,“這一作用一旦消失,該生態系統很快就會變化,占優勢地位的農作物將會被雜草所取代”,說明該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小.
故答案為:(1)非生物部分
(2)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1
(3)B
(4)人
(5)多級 能量利用率
(6)自動調節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能量流動的特點、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的概念以及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中流的是動脈血,與心臟的主動脈相連 | |
B. | 2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1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 | |
C. | 3中液體不含尿素的原因是在腎小管處可以進行重吸收 | |
D. | 1、2、3三處尿素的濃度從高到低排列是3、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和丙 乙和丁 | B. | 甲和丁 甲和丁 | C. | 甲和丁 乙和丙 | D. | 乙和丁 甲和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證明,害蟲原來就存在著抗藥性比較強的個體,說明了農藥使害蟲個體產生了抗藥性 | |
B. | 產生曲線AB段的原因是在使用農藥的環境中,抗藥性差的害蟲由于不適應變化了的環境而被淘汰掉了 | |
C. | 曲線BC段說明了害蟲向抗藥性逐代增強的方向發展,這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 |
D. | 防止或減少害蟲產生抗藥性的方法主要有:輪換用藥、混合用藥、農藥的間斷使用或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樣本一 | 樣本二 | 樣本三 | 樣本四 | |
O2 | 50 | 80 | 30 | 100 |
CO2 | 40 | 50 | 70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