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
(2)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體之間傳播的一種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所以只要切斷傳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3)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超級細菌的產生:細菌中由于基因突變,出現了極個別的能抵抗抗生素的個體.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實際上就對細菌進行了一次選擇,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死,原先不占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存活下來并大量繁衍.
(4)人體的血液循環可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其中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解答 解:(1)“超級細菌”是一種絕大多數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細菌,它的產生與人們濫用抗生素有關,“超級細菌”具有的結構特點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醫學研究者指出,要阻止“超級細菌”的傳播必須盡快識別“超級細菌”的感染病例并將其隔離.從預防傳染病流行措施看,將感染者隔離起來屬于控制傳染源.
(3)研究者指出,由于人類濫用、誤用抗生素,使得各種“超級細菌”相繼誕生.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和細菌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超級細菌”產生抗藥性是抗生素對細菌自然選擇的結果.
(4)某人得了肺炎,醫生給他靜脈注射了消炎藥物,藥物在到達病癥部位的過程中,靜脈注射藥物,藥物會通過毛細血管吸收入上、下腔靜脈,然后經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可見注射藥物最先到達心臟的右心房.
(5)請你就醫院用藥亂象談談你的建議:能通過吃藥就能治好的就不打針;能進行肌肉注射的就不打點滴;能不用抗生素的就不用抗生素.
故答案為:(1)D
(2)控制傳染源
(3)自然選擇
(4)右心房
(5)能通過吃藥就能治好的就不打針;能進行肌肉注射的就不打點滴;能不用抗生素的就不用抗生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點評 抗生素的濫用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抗生素誕生之初曾是殺菌的神奇武器,但細菌也在逐漸進化,出現抗藥性,近年來屢屢出現能抵抗多種抗生素的“超級細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第一次處理 | 第二次處理 | ||
方法 | 結果 | 方法 | 結果 | |
甲組小白鼠 | 注射脫毒結核菌 | 沒有患結核病 | 注射強毒結核菌 | 沒有患結核病 |
乙組小白鼠 | 不注射脫毒結核菌 | 沒有患結核病 | 注射強毒結核菌 | 患結核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埃博拉病毒為單細胞生物,具有極強的感染性 | |
B. | 埃博拉病毒屬于細菌類,有細胞結構但無真正的細胞核 | |
C. | 埃博拉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 | |
D. | 埃博拉病毒屬于真菌類,與大腸桿菌最大的區別是埃博拉具有真正的細胞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來就有 | B. | 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 | ||
C. | 適應環境 | D. | 能伴隨動物一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