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不同的生態系統有不同的特點、功能.
2、一個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由植物(生產者)、動物(消費者)和細菌、真菌(分解者)組成.
3、食物鏈是指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
解答 解:(1)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腎”.
(2)A、B為細菌、真菌等,為生態系統的分解者,能把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C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
(3)如果圖一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的食物鏈為:植物→昆蟲→青蛙→鴨.
(4)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大量生活污水流入河水時,該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這說明該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5)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護區之外,人們還把把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此外還建立了種質庫,以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另外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相關的法律中明確規定禁止捕獵瀕危動物.這些措施對于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同時期昆蟲的數量變化是先上升在下降,維持生態系統中生物的動態平衡,大致曲線如下圖:
故答案為:(1)腎;
(2)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
(3)植物→昆蟲→青蛙→鴨;
(4)自動調節能力;
(5)建立自然保護區;
(6)見圖:
點評 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各生物之間的關系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感染人體的H7N9病毒和真菌都屬于消費者 | |
B. | 蘑菇和蚯蚓都屬于分解者 | |
C. | 消化細菌和人都屬于生產者 | |
D. | 陽光屬于生態系統中非生命的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