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悼念5.12逝去的亡靈,也為了讓悲劇不再重演,今年5月12日宜春多所學校舉行了防震抗災演練等系列活動.請回答下列有關活動過程中的生物問題:
(1)在現場逃生活動中,警報聲一響,同學們迅速抱著腦袋藏到課桌洗,這一行為中包含的反射主要屬于 反射.反射是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 、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
(2)通過視頻,同學們觀看到:面對鮮紅的血液從傷者下肢噴射而出時,醫務工作者立即在傷口的 (填“近”或“遠”)心端進行包扎止血;面對失血過多的傷員,要緊急輸血,由于血型不合的人之間輸血,很可能會出現 細胞凝集現象,所以在輸血前必須做交叉配血試驗.
(3)災難過后,災區很容易爆發傳染病.所以在視頻中,同學們也看到了一些穿著白大褂的工作者在噴射著消毒液,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看,對災區噴射消毒液屬于 .
【答案】(1)條件(復雜);神經中樞.
(2)近;紅.
(3)切斷傳播途徑.
【解析】
試題分析:(1)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的反應叫做反射,反射是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的;按照反射的形成過程將反射分為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生來就有的反射是簡單反射,在簡單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并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形成的反射是復雜反射.
(2)一般說的外傷出血指的是體動脈、體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輸血時必須注意血型的選擇,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否則會發生凝集反應.
(3)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
解:(1)在現場逃生活動中,警報聲一響,同學們迅速抱著腦袋藏到課桌下的反應,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因此這一行為中包含的反射主要屬于條件(復雜)反射.反射是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
(2)動脈是從心臟流向全身各處去的血管,壓力大,血流速度快,內流動脈血,血色是鮮紅的,因此,當鮮紅的血液從傷者下肢噴射而出時,判斷是動脈血管出血,醫務工作者應立即在傷口的近心端進行包扎止血;輸血時必須注意血型的選擇,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否則可能發生紅細胞的凝集反應,阻礙血液循環,所以在輸血前必須做交叉配血試驗.
(3)傳播途徑指的是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災難過后,災區很容易爆發傳染病,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看,對災區噴射消毒液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故答案為:(1)條件(復雜);神經中樞.
(2)近;紅.
(3)切斷傳播途徑.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地磁的南極與地理的北極重合
B. 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最早記述了磁偏角
C. 鴿子和綠海龜都是利用地磁場進行導航的
D. 指南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是地理的南極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動物運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B.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肌腱可連接在同一塊骨上
C.人體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離不開神經系統的支配
D.人在做屈肘動作時,肱二頭肌收縮的同時肱三頭肌舒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人體不同部位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值,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
A.①代表肺靜脈內血液
B. ②表示肺泡處
C. ③代表組織細胞
D. ④表示流經大腦的血液
物質 | ① | ② | ③ | ④ |
氧氣 | 4 | 98 | 50 | 102 |
二氧化碳 | 46 | 12 | 50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天竺葵的綠色葉片放在暗處12小時,再將此葉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錫箔遮光。經過一段時間光照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結果發現葉片的曝光部分顯藍色,遮光部分顯棕色(下圖),該實驗的結論是
①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④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有以下幾個階段,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使用簡單的工具
②腦的發育
③直立行走
④用火
⑤語言的產生
⑥制造和使用復雜工具
A.①③⑥④②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①③②⑥④⑤
D.③①④⑥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