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仔細閱讀資料,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過去那里有許多狼,經常襲擊家畜,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但隨后野兔卻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加速了草場的退化。
(1)寫出該生態系統完整的食物鏈:______。
(2)為了防止該生態系統發生蟲災,在該系統中噴灑了含有有機汞的農藥,體內殘留有機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各種動物總是維持在一定數量,這說明動物重要作用之一是______。
(4)狼被大量獵捕之后,兔和牛羊死亡之后遺體也不會堆積如山,是因為______分解作用的結果;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_____。
(5)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終來源是_____。
【答案】草→牛(或羊或兔)→狼 狼 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分解者 草 太陽能
【解析】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物質、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1)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最重要聯系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成一個整體,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通過食物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構,由上述生物所構成的一條食物鏈是:草→牛(或羊或兔)→狼。
(2)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因此,為了防止該生態系統發生蟲災,在該系統中噴灑了含有有機汞的農藥,體內殘留有機汞最多的生物狼,狼的營養級最高,體內蓄毒最多。
(3)生態平衡是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種類,數量和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動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各種動物總是維持在一定數量,這說明動物重要作用之一是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4)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生產者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植物本身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間接供食物來源。分解者分解動植物的遺體、遺物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回歸到無機環境供植物再利用,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狼被大量獵捕之后,兔和牛羊死亡之后遺體也不會堆積如山,是因為分解者分解作用的結果;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草。
(5)能量是生態系統的動力,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在生態系統中能量開始于太陽輻射能的固定,結束于生物體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動的過程稱為能流,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因此,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張同學近期出現了皮膚干燥、干眼和夜晚看不清東西等現象。醫生說這是缺乏維生素A的癥狀,建議他多吃下列哪類食物進行食療( )
A.大米和面條B.甘薯和芋頭C.西瓜和番茄D.動物肝臟和胡蘿卜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適應陸地干燥氣候,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下列不屬于該類結構的是( )
A.蛇的鱗片B.蚯蚓的剛毛C.蝗蟲的外骨骼D.蜥蜴的細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校生物調查小組做了如下實驗,下表為“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幾組實驗記錄。
試管 | 加入物質(各2毫升) | 水溫 | 時間 | 試劑 | 加碘后的現象 |
① | 米糊+唾液 | 0℃ | 10分鐘 | 碘液 | |
② | 米糊+唾液 | 57℃ | 10分鐘 | 碘液 | |
③ | 米糊+唾液 | 37℃ | 10分鐘 | 碘液 | |
④ | 米糊+清水 | 37℃ | 10分鐘 | 碘液 | |
⑤ | 脂肪顆粒+唾液 | 37℃ | 10分鐘 | 碘液 |
(1)在表格內填寫實驗現象______(選填“變藍”或“不變藍”)。
(2)①號和②號試管的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______。
(3)③號試管的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______。
(4)⑤試管有何變化?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梅雨季節,保存不當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發霉,這是空氣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導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呢?小平對此進行了探究,他的實驗過程如下:
組別 | A | B | C |
處理 | 干燥環境 | 潮濕環境 | 潮濕環境 |
方法 | 將烤干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的環境里 | 將烤干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的環境里 | 將①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②的環境里 |
實驗結果(一周后觀察) | 不發霉 | 發霉 | 不發霉 |
(1)通過A與B的對照實驗,小平想探究的問題是:_____?這一對照實驗的變量是_____;分析實驗結果,小平得出的結論應該是_____。
(2)為了探究溫度對霉菌的生活的影響,小平設計的C組實驗與B組實驗形成對照,C組中的①、②的條件分別是___和___。
(3)通過小平的實驗,請你說出一種防止食品發霉的方法:____。
(4)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食品的保存不當食品就會腐敗,食品腐敗的原因主要是由____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