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滬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檢測:第2章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題型:信息分析題
原水(未做處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懸浮物和細菌等雜質可用次氯酸(HClO)殺死細菌,氯氣溶于水時可生成次氯酸和鹽酸,某水廠自來水的生產凈化步驟如下:
①可以除去大顆粒懸浮物雜質的步驟為________(填編號) ,
②能消毒殺菌的步驟為________(填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滬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檢測:第2章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題型:信息分析題
據報道,近年太湖流域某些河道水葫蘆(一種水生植物)過度繁殖,泛濫成災,后又腐爛,導致養殖的魚類大量死亡.
①造成水葫蘆過度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而養殖的魚類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滬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檢測:第2章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題型:信息分析題
(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 物(填“純凈”或“混合”);
(2)“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一個有效途徑。為了保護好各引水渠中的水源,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填寫序號);
① 在引水渠岸邊堆放垃圾 ② 向引水渠中排放工業廢水
③ 在引水渠兩岸植樹 ④ 向引水渠中傾倒生活污水
(3)資料一:我國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圖
資料二:水資源緊缺指標
緊缺性 | 輕度缺水 | 中度缺水 | 重度缺水 | 極度缺水 |
人均水量/(m3/a) | 1700~3000 | 1000~1700 | 500~1000 | <500 |
上述資料顯示,北京屬于典型的 缺水城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節約用水,你家中的節水辦法是 (寫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滬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檢測:第2章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題型:信息分析題
愛護水資源主要從________和________兩方面采措施.水體污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滬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檢測:第2章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題型:填空題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業生產都離不開水。
(1)圖1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實驗說明水是由
組成的;通電一段時間后,正極端玻璃管與負極端玻璃管所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約為 。
(2)若用圖2所示裝置來凈化天然水,其所起的作用是 (選填序號)。
A.能殺菌消毒 B.能得到純水
C.能把硬水變為軟水 D.能使天然水變澄清
(3)圖3中,自來水廠使用的凈水方法有 (選填序號)。
A.沉淀 B.過濾 C.煮沸 D.蒸餾 E.吸附
若要檢驗本地區的自來水是否為硬水,常選用的物質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滬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檢測:第2章 第3節 自然界中的水 題型:信息分析題
某同學將渾濁的湖水樣品倒入燒杯中,先加入明礬粉末攪拌溶解,靜置一會兒后,采用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過濾。
請問:
(1)加明礬的作用是________ ,圖中還缺少的一種儀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 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是為了________;
(2)操作過程中,他發現過濾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過濾后發現,濾液仍渾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改進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興奮地宣布,我終于制得了純水,對此你有無不同的看法?理由是________ , 若要制取純水,還需采用的凈水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實驗是檢驗化學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實驗室制取氣體選擇收集方法時,對氣體的下列性質中必考慮的是( )
①顏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⑤能否與水反應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某純凈物稍微加熱就能分解為氨氣(化學式為NH3)、二氧化碳和水三種物質,據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 該物質一定含氮、氫、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該物質不穩定
C. 該物質由氮、氫、氧、碳四種元素組成 D. 該物質為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