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分子的基本性質”的實驗探究(實驗過程中整套裝置及有關氣體均保持干燥).
Ⅰ.在集氣瓶B中充滿氯化氫氣體,K3處于關閉狀態至操作Ⅱ完成為止;
Ⅱ.通過調節活塞K1、K2,在集氣瓶A中充滿氨氣(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其操作是:打開K1、K2,在 (選填“K1”或“K2”)處導管口通入氨氣;
Ⅲ.集滿氨氣后,關閉K1、K2,再打開K3,一段時間后兩只集氣瓶中都出現白煙(白煙是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產生氯化銨固體的細小顆粒).
①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我們最終將會觀察到 ,原因是 .
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 |
專題: | 實驗性簡答題. |
分析: | Ⅱ、根據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收集氨氣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進行分析; Ⅲ、根據氨氣和氯化氫氣體會生成氯化銨固體顆粒進行分析. |
解答: | 解:Ⅱ、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收集氨氣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所以在集氣瓶A中充滿氨氣,其操作是:打開K1、K2,在K1處導管口通入氨氣; Ⅲ、氨氣和氯化氫氣體會生成氯化銨固體顆粒,所以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最終將會觀察到瓶子變癟了,原因是: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了氯化銨固體,壓強減小. 故答案為:Ⅱ、K1, Ⅲ、瓶子變癟了,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了氯化銨固體,壓強減小. (2)ⅡK1,Ⅲ瓶子變癟了,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了氯化銨固體,壓強減小. |
點評: | 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反應的實質,同時加強了對化學反應的實質的理解和應用,難度較大.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按元素周期表(局部 )提供的信息,下列有關判斷錯誤的是( )
| A. | 鈹(Be)和鎂屬于同一個族 |
| B. | 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依次增多 |
| C. | 鋁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13 |
| D. | Na+和Mg2+的核外電子數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如右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9 (1)甲是_________;
(2)在水,汞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是_________;
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
(3)下圖是CO與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粒子是 (填選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發生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反應,測得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物質 | A | B | C | D |
第一次測得質量/G | 50 | 4 | 4.6 | 1 |
第二次測得質量/G | 待測 | 20 | 23 | 4.2 |
| A. | 上述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
| B. | 該反應B與C的質量變化之比為20:23 |
| C. | 第二次測得A的質量為12.4g |
| D. | 該反應中共生成D的質量為4.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右圖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氧元素原子序數為8 B.氧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6
C.氧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D.氧元素在地殼的含量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手電筒中使用的鋅—錳干電池,在工作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Zn+2NH4Cl+2MnO2 ZnCl2+2NH3+X+H2O,則X的化學式為 ( )
A. MnO B. Mn2O3 C. Mn3O4 D. H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儀器是
A.集氣瓶、錐形瓶、水槽、導氣管 B.長頸漏斗、集氣瓶、水槽、帶導管的橡皮塞
C.酒精燈、試管、集氣瓶、漏斗 D.廣口瓶、集氣瓶、長頸漏斗、帶導管的橡皮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6~11號元素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有(填元素符號) 。
(2)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填序號)。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3)科學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號元素,則此元素的核電荷數為 。
(4)根據上表的規律,預測質子數為20的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 (選擇表中①、②、③填空)。該元素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