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建筑施工導致塵土飛揚 | B. | 節日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煙塵 | ||
C. | 生活垃圾的焚燒產生有害氣體 | D. | 生物的腐爛放出一氧化碳 |
分析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 解:A、建筑施工導致塵土飛揚,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由物理變化引起,故選項正確;
B、節日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煙塵,燃放煙花爆竹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C、生活垃圾的焚燒產生有害氣體,焚燒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D、生物的腐爛放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基礎性比較強,只要抓住關鍵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全國區級聯考】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2017屆九年級5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炭粉與氧化銅反應產物中氣體的成分進行研究。
【提出假設】該反應的氣體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
【查閱資料】氮氣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銅發生反應,也不跟石灰水反應,可用來隔絕氧氣。
【設計方案】將一定量氧化銅在隔絕氧氣的條件下與過量炭粉充分反應。通過測定反應前后相關物質的質量進行判斷。
【進行實驗】
操作步驟 | 實驗現象及分析 |
取1.6 g氧化銅與1 g炭粉均勻混合,放入質量為48.2 g的B裝置的玻璃管中。 | |
打開彈簧夾,往貯氣瓶A中注入水,將氮氣通入B裝置中。 | ①水應從_______端注入(填“a”或“b”)。 |
先通一段時間氮氣。 | ②目的是_____________。 |
夾緊彈簧夾,用酒精噴燈加熱玻璃管內的混合物。 | ③玻璃管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 |
停止加熱,再通入一段時間氮氣。 | 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實驗完畢后,冷卻裝置至室溫,稱得B玻璃管及固體總質量為50.2 g,稱得C瓶中液體增重0.4 g。 | ⑤結論:原假設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用計算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方法一,二反應原理可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單質生成 | |
B. | 方法二優于方法一的主要原因是制備過程中不產生氯氣 | |
C. | 方法一中氯元素有五種化合價 | |
D. | 氯氣是由氯離子構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