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時需要服用補鈣劑滿足人體需求.如圖分別為兩種補鈣劑說明書的一部分.
請根據圖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鈣是人體必須的常量元素,每日要攝取足夠量的鈣,這里的“鈣”是指 (填序號).
A.金屬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2)葡萄糖酸鈣(C12H22O14Ca)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 ;
(3)每片金鈣爾奇中含碳酸鈣的質量為 mg;
(4)按照金鈣爾奇說明書每日的補鈣量,若改用葡萄糖酸鈣,一日3次,一次應服用幾 4 片?
答案 分析:
(1)根據化合物中含有的是元素考慮;
(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來分析;
(3)根據一定質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計算方法來分析;
(4)根據鈣元素的質量相等來分析.
解答:
解:
(1)碳酸鈣中含有鈣元素,所以該產品中鈣是指鈣元素;
(2)葡萄糖酸鈣(C12H22O14Ca)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1×22:16×14=11:112
(3)每片金鈣爾奇中含碳酸鈣的質量為:280mg÷×100%=700mg;
(5)每天服用的金鈣爾奇中含鈣元素的質量為280mg×2=560mg;每片葡萄糖酸鈣片中,鈣元素的質量為:0.5g××100%≈47mg.則服用葡萄糖酸鈣片,一日3次,每次:560mg÷47mg÷3≈4.
答案:
(1)D
(2)11:112
(3)700
(4)4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分子的示意圖中,“”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其中表示構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圖 (填編號),圖 中的分子構成的是混合物(填編號),圖③中的分子的化學式是 ,圖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該物質的化學性質 (填“能”或“不能”).
(2)寫出圖②中的分子轉變成圖①中的分子的化學表達式: ,此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右圖是火星大氣成分含量示意圖。與空氣的成分相比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火星大氣中N2的體積分數小于空氣中N2的體積分數
B.火星大氣中CO2的體積分數小于空氣中CO2的體積分數
C.火星大氣中O2的體積分數大于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
D.火星上大氣中有稀有氣體,空氣中沒有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近日,清華學子不畏網絡輿論的壓力,捍衛了“PX”低毒的科學真相.PX:無色透明液體,具有芳香氣味,能與乙醇等有機溶劑混溶,可燃,低毒,毒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圖是“PX”的分子結構模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PX”它的化學性質有 .
(2)試寫出“PX”的化學符號為 .
(3)若每個碳原子的質量用“12”表示,每個氫原子的質量用“1”表示,試計算一個“PX”分子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艱辛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下表為元
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請畫出16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比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 (填離子符號)
(2)表示的是 (填離子符號);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填化學式);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變化規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試根據圖示回答相應問題:
(1)圖甲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則銫元素屬于 (填“金屬”或“非金屬”),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2)圖乙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 判斷正確.
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C.Y和Z處于同一周期.
答案 分析:
(1)根據元素名稱分析,根據在原子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分析;
(2)根據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屬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數從左到右逐漸增加;質子數決定了元素的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了研究質量守恒定律,小明設計了如圖“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的實驗,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實驗中,需要在錐形瓶里預先加少量的細沙.這樣做的目的是: 。
(2)燃燒后稱量:發現托盤天平指針偏向右邊,這與“質量守恒定律”相矛盾,小明經過分析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