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 2019 屆上學期期未檢測九年級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種新型火箭推進劑在火箭發射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微觀過程如下圖所示
該反應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
A. 1:1 B. 1:2 C. 2:3 D. 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研究性小組在一定溫度下,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純凈的氧化鐵的實驗。
(1)在上述實驗裝置(已檢查氣密性)中加好藥品、連接好儀器后進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
(2)實驗開始后,右側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環保角度看,實驗裝置該如何改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觀察到玻璃管內固體由紅棕色全部變為黑色。現對產物黑色粉末A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過程中固體產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鐵、氧化亞鐵、鐵粉,三種物質均為黑色;②鐵的氧化物均不和硫酸銅發生反應。
(提出向題)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進行猜想)(1)小明認為黑色粉末A全部是鐵粉。但小華認為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
(2)小華提出了猜想①和猜想②,請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余下的一個猜想。
猜想①:黑色粉末A由鐵粉和四氧化三鐵(Fe3O4)組成;
猜想②:黑色粉末A由鐵粉和氧化亞鐵(FeO)組成:
猜想③:_______
(查閱資料)①鐵的氧化物都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②四氧化三鐵、鐵粉能被磁鐵吸引;
(實驗探究)
方案 | 實驗操作 | 可能的現象 | 結論 |
① | 取適量黑色粉末A用磁鐵吸引 | 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 猜想①正確 |
② | 取適量黑色粉末A用磁鐵吸引 |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 猜想②正確 |
③ | ________ | ______ | 猜想③正確 |
(反思評價)(1)小娟認為在方案①②中,方案________的結論正確。(填數字符號)
(2)請你在表格中填寫好證明你的猜想③的實驗操作和現象。
(得出結論)在高溫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可生成鐵,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加熱燒瓶中的水使之沸騰,水蒸氣從銅管噴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處,火柴被加熱但不能燃燒,迅速移開火柴,火柴開始燃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實驗現象證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B. P處火柴不能燃燒是因為水蒸氣隔絕了氧氣
C. 火柴移離水蒸氣,與氧氣充分接觸,從而燃燒
D. 加熱銅管的目的是產生高溫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發現試管破裂,可能原因有:(1)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2)加熱前沒有擦干試管外壁的水;(3)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4)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1/3;(5)加熱時沒有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6)沒有進行預熱,直接集中加熱試管里液體的中下部。其中與之相關的是
A. (1) (3) (5) (6) B. (2) (4)
C. (2) (3) (6) D. (3) (4)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水和溶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甲所示。20℃時取18gKNO3和18gNaCl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各加入5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充分溶解,現象如圖乙所示;升溫到50℃時,現象如圖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乙圖中,a燒杯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b燒杯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選填“>”、“<”或“=”)。
②要使丙圖中的NaCl溶液恰好變成飽和溶液,需要加入____gNaCl固體。
③除去固體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實驗步驟:先加水加熱溶解,再____,然后過濾、洗滌、干燥。
④把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NaCl溶液稀釋成50g質量分數為3%的NaCl溶液,需要水的體積是___mL.若采用圖丁所示的操作來量取水的體積(其他操作均正確),則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選填“>”、“<”或“=”)3%。
(2)水是一種常用的溶劑,下列各組固體物質能用水鑒別的是____(填字母)。
A.碳酸鈣和氯化鈉 B.硝酸銨和氯化鈉 C.氯化鎂和氯化鈉 D.氫氧化鈉和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某汽車尾氣凈化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凈化裝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B. 反應前后各分子的個數比為1:1:1:1
C. 該反應中反應物是兩種氧化物
D. 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一定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福州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檢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第二組同學利用橫口管(如圖a)等儀器設計裝置探究“氧氣的性質”
(1)如圖b,將注射器內液體甲注入廣口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利用此裝置進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橫口管底部盛有的固體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完成(1)實驗后,在固體乙上方放一塊紅熱的木炭,再套上一個橫口管進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如圖c),為證明該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液體丙應為___________(填名稱),液體丙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西藏自治區左貢縣中學2018屆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臭氧(O3)主要分布在離地面l0 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屬于
A. 混合物 B. 單質 C. 化合物 D. 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