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案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乙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 無明顯現象 | 猜想正確 |
丁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稀鹽酸 | 有氣泡產生 | 猜想正確 |
分析 (1)根據鐵與稀鹽酸的反應分析A試管中的反應現象;
(2)根據氫氧化鈣與稀鹽酸的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根據反應的現象分析可能混合的試管.
【提出猜想】根據反應的量分析濾液的溶質成分;
【交流討論】根據碳酸鈣與鹽酸的反應分析錯誤的猜想;
【設計實驗】根據碳酸鈉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設計實驗.
解答 解:(1)由于鐵與稀鹽酸的反應生成了氯化亞鐵和氫氣,所以A試管中的反應現象鐵片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2)在B試管中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3)由實驗的現象可知,混合后的溶液先產生氣泡,說明在C中有剩余的碳酸鈉,另一支試管中有剩余的鹽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應為碳酸鈣,說明溶液含有氯化鈣,由此可知,應是B、C試管的混合.
【提出猜想】由上述分析可知,當碳酸鈉與鹽酸、氯化鈣恰好反應時,濾液中只含有氯化鈉;當氯化鈣有剩余時,濾液中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鈣,當碳酸鈉剩余時,濾液中含有氯化鈉和碳酸鈉.所以丁同學猜想是:NaCl、Na2CO3.
【交流討論】由于白色沉淀是CaCO3,能與鹽酸反應,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丙同學猜想不成立.
【設計實驗】
丁: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猜想正確;
【反思評價】實驗結束后,甲認為乙同學的實驗結論錯誤,原因是:如果溶液中溶質只有氯化鈉,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時,酚酞試液也不變色.
答案:
(1)產生氣泡,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Fe+2HCl═FeCl2+H2↑;
(2)Ca(OH)2+2HClCaCl2+2H2O
(3)【提出猜想】丁同學猜想:NaCl、Na2CO3
【交流討論】丙; 白色沉淀是CaCO3,CaCO3能和稀鹽酸反應,二者不能共存
【設計實驗】有氣泡產生;
【反思評價】乙; 若溶質只有氯化鈉,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時,酚酞試液也不變色.
點評 本題通過實驗探究了稀鹽酸的性質,難度不大,掌握鹽酸與金屬、堿、鹽反應的性質、現象等知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水通過三態變化,實現了自身的天然循環 | |
B. | 實驗室電解水時,負極端玻璃管內的氣體是氫氣 | |
C. | 生活中可以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
D. | 用濾紙過濾可以除去所有的雜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配制該稀硫酸需要加水98mL | |
B. | 配制時應將水小心地加入濃硫酸中 | |
C. | 該稀硫酸中,溶劑與溶質質量比為5:1 | |
D. | 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氧氣密度大于空氣且易溶于水 | |
B. | 氧氣和臭氧(O3)組成元素相同,是同種物質 | |
C. | 氧氣性質活潑,能與所有物質反應 | |
D. | 植物光合作用是空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會變渾濁 | |
B. | 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白色粉末 | |
C.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劑中,加熱,溶液顏色變化為:紫色→紅色→無色 | |
D. | 將光亮的鐵片伸入稀鹽酸中,鐵片表面有氣泡生成,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氯化鈉和碘酸鉀均為易溶于水的物質 | |
B. | 氯化鈉和碘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 |
C. | 20℃時,不可能制得質量分數為20%氯化鈉溶液 | |
D. | 升高溫度,碘酸鉀的溶解速率加快,而氯化鈉的溶解速率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