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對應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產生黑色固體
B.一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還原氧化鐵:試管中紅色固體產生的是氫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電解水的實驗:兩個電極上產生大量的氣泡,正極上產生的是氫氣,負極上產生的是氧氣
D.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玻璃管內紅色固體產生的是氫氣,氣體總體積減少了約五分之一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用燈帽蓋滅酒精燈-隔絕空氣 B.森林滅火時,建立隔離帶-隔絕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撲滅-降低溫度 D.鎂條在酒精燈上點燃-提高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2013年開始,學生實驗操作成績計入中考,某校進行實驗考查,給出以下三個考題:①粗鹽提純;②二氧化碳的制取;③氧氣的制取。考查規定由學生抽簽確定考題。
Ⅰ. 甲同學抽簽后被監考老師引導至準備了上圖儀器和藥品的實驗臺前:
(1)上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 ;甲同學抽到的考題是 ("填序號);實驗前甲同學發現其中缺少了一種藥品,該藥品是 ;寫出該實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下圖是甲同學實驗時的主要步驟,這些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填字母標號),其中裝置有誤的是 (填字母標號),改正的方法是 。
(3)當觀察到 現象時,甲同學可以開始b操作。
(4)若另選藥品,也能完成另一個考題的氣體制備,其反應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
Ⅱ.乙同學抽簽后,監考老師告訴他:食鹽樣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鈣和氯化鎂。乙同學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鹽樣品中沙土、氯化鈣和氯化鎂:
請根據流程圖回答:
(1)操作Ⅰ的名稱是 ;加入的試劑A是
(2)寫出NaOH與雜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蒸發結晶時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食品安全問題已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下列行為沒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
B.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牛奶含氮量
C.在食鹽中添加適量碘酸鉀,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元素
D.在生產豆芽過程中添加尿素、恩諾沙星、無根劑等非食品添加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是“家庭小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A.將鉛筆芯粉末放入鎖芯,使開鎖更靈活
B.向洗凈的碎雞蛋殼中加入食鹽水可制二氧化碳
C.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作家庭凈水器
D.用檸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蘇打等制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二十一世紀是海洋開發與利用的世紀,我市實施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形成新的發展格局,海洋化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將是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1)海水曬鹽: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日曬蒸發到一定程度時,導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粗鹽,剩余的液體稱為母液(也稱鹵水)。
1L海水在逐漸濃縮過程中不斷析出的鹽的種類和質量(單位:g)關系如下表所示:
海水密度(g/mL) | CaSO4 | NaCl | MgCl2 | MgSO4 |
1.20 | 0.91 | |||
1.21 | 0.05 | 3.26 | 0.004 | 0.008 |
1.22 | 0.015 | 9.65 | 0.01 | 0.04 |
1.26 | 0.01 | 2.64 | 0.02 | 0.02 |
1.31 | 1.40 | 0.54 | 0.03 |
I.海水曬鹽是 (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包含蒸發. 等過程。
II.若得到純度較高的粗鹽和含濃度較高的鹵水,鹵水的密度應控制在什么范圍 ,原因是 。
(2)海水制鎂:海水曬鹽后,以其母液(鹵水)和貝殼(主要成分是CaCO3)為原料制鎂,其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I.步驟①所加的堿應該是 (選填“氫氧化鈉”或“石灰乳”),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若要驗證鎂.鐵.銅的活動性順序,選擇鐵絲后,還要選擇 . 兩種溶液。
II.Mg(OH)2加熱分解生成MgO和H2O,MgO是高熔點的化合物,某些阻燃劑(阻礙燃燒的物質)的有效成分是Mg(OH)2。你認為Mg(OH)2能夠阻燃的原因可能是 (選填序號)
A.Mg(OH)2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B.生成的氧化鎂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了空氣
C.生成的水蒸氣降低了可燃物周圍氧氣濃度
D.反應因吸熱降低了環境溫度,使可燃物不易達到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產生了好奇心,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氣的主要原料是固體過氧化鈉(Na2O2),過氧化鈉分別能和二氧化碳、水反應,都能生成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Na2O2+2H2O=4NaOH+ O2↑ 2 Na2O2+2CO2=2Na2CO3+ O2
為測定呼吸面具中過氧化鈉的質量分數,該小組的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固定裝置已略去)開展探究,并得出正確結論。
已知裝置B中盛有飽和NaHCO3溶液(NaHCO3不與CO2反應),堿石灰是由固體NaOH和CaO組成的混合物。整套裝置氣密性良好,反應所需試劑均足量。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儀器a的名稱是 ,裝置A的作用是 ;
⑵不用裝置E取代裝置C的理由是 ;
⑶裝置D中過氧化鈉樣品的質量為m g,裝置D在反應前后質量分別為n1 g和n2 g,若樣品中所含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參加化學反應,則樣品中過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Na-23 O-16 C-12 H-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學們利用“硫酸、硝酸銨、氫氧化鈉、碳酸鉀”四種物質的溶液進行探究學習,完成下列各問:
【實驗探究】
(1)A、B、C、D四組同學分別進行了下列實驗
寫出下列的兩個化學方程式:
①A中的反應
②D中的反應
【挖掘實質】
右圖是A組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該化學反應的實質可以表示為
【實踐運用】
完成試驗后,四組同學將廢液倒入同一個燒杯中,再將廢液過濾,得到無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無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試劑,變為紅色。
(2)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 ,理由是
(3)廢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離子是
(4)為了驗證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是否存在,我設計如下實驗進行驗證: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可能含有 | ②取濾液滴加 | 現象明顯 | 含有該離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學們在初中化學實驗室中,發現一瓶如圖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體、瓶塞丟失的無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種溶液中的一種,為確定溶液成分,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小張同學取待測液測得pH=10,他得出的關于溶液成分的結論是
。他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HCl,看到 ,由此小張同學認為,溶液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學對小張同學的結論提出疑問,又進行了以下實驗: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該反應方程式為 ,靜置,(寫出還需進行的操作及現象) 。通過實驗,小李認為小張結論正確。
二位同學給試劑瓶貼一新標簽:Na2CO3 。
實驗結束后,同學們通過討論認為試劑瓶原標簽可能不是Na2CO3,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