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甲是探究質量守恒的實驗裝置,錐形瓶內插有一根上端系有一小氣球、下端能與白磷接觸的玻璃管.
(1)引燃白磷,氣球脹大,待錐形瓶冷卻至室溫后,又看到氣球變癟,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玻璃管上方系一氣球的主要目的 .
(2)實驗結束后(錐形瓶已冷卻到室溫),將錐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滿水的水槽中(如圖乙所示,瓶口貼緊水面),拔下瓶塞,發現水進入錐形瓶中,則進入瓶中的水約占錐形瓶的容積的 .
(3)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填序號)
①原子種類 ②原子數目 ③分子種類 ④分子數目 ⑤元素種類
⑥物質種類.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右圖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Si元素的名稱是硅,其核電荷數為14
B.Mg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是
C.Al的相對原子質量26.98g
D.它們都屬于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核電荷數小于18的A、B、C、D四種元素,A元素的原子構成一種單質,可以和黏土混合制成鉛筆芯;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組成為BO3,其中B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3,且B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C單質的體積在空氣中占21%;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第三層上的電子數與第一層上的電子數相等.
(1)寫出這四種元素的名稱:A ,B ,C ,D .
(2)寫出C、D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3)B單質在C單質中燃燒時的化學方程式 ,其生成物對環境的破壞是形成 .
(4)A、B、D分別與C形成的化合物可以統稱為 .
(5)A、C和D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乙、丙三位同學利用圖中的裝置,圍繞“用稱量的方法驗證化學反應是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實驗條件”這一探究目的開展活動。
【實驗步驟】①如圖所示,甲將白磷和反應裝置、乙將裝有稀鹽酸的小試管和碳酸鈉粉末的燒杯,分別放在兩個托盤天平上,并用砝碼使天平平衡。丙對石棉網和打磨干凈的鎂條進行稱量。
②三位同學分別利用裝置進行化學反應。
③甲、乙同學在反應結束且甲的裝置冷卻后,將反應裝置及裝置內的物質放在反應前使用的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丙同學實驗結束后稱量石棉網和石棉網上氧化鎂的質量,比較反應前后質量。
【實驗分析】
(1)請你仿照示例,完成實驗現象的記錄和分析。
實驗現象 | 實驗原理 | 實驗結論 | |
甲同學 | 4P+5O2 | 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 |
乙同學 | Na2CO3+2HCl 2NaCl+H2O+CO2↑ | 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 |
丙同學 | 鎂條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放熱,生成白色固體,反應前后稱量質量不相等 | 該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
(2)通過對上述實驗的對比分析,甲乙兩位同學發現丙同學的實驗現象是正確的,但結論卻是錯誤的。在實驗操作完全正確的情況下,請分析導致丙同學實驗前后稱量質量不相等的原因有 。
【實驗結論】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林同學在做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時,稱取2.4g鎂條在點燃的條件下與充足的空氣反應。實驗完畢后,稱得所得固體的質量小于4.0g。
【提出問題】固體質量為什么會小于4.0g呢?是否發生了其他反應呢?
【查閱資料】鎂在空氣中燃燒時,除了鎂與氧氣反應外,還可發生反應:
①2Mg+CO2C+2MgO ②3Mg+N2
Mg3N2
【猜想與假設】反應后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發生反應 造成的。
【實驗探究】根據初中化學所學知識用圖所示裝置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氮氣(含少量稀有氣體).可燃物應選擇的物質是 (填寫物質的字母代號).
A.木炭 B.紅磷 C.硫粉
選擇的理由是 .
將點燃的鎂條伸入所制得的氮氣中,鎂條在氮氣中劇烈燃燒.
【實驗結論】2.4g鎂在空氣中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質量小于4.0g,
是由于生成的產物是氧化鎂和氮化鎂的混合物所致.
【評價與反思】通過上述實驗,小林對燃燒有了新的認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青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銅錫合金,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青銅屬于純凈物 B.青銅屬于金屬材料
C.青銅的硬度比銅大 D.青銅耐腐蝕,易鑄造成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