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結構的共同之處是 , 該周期中,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變化規律是 。
(2)在第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從左到右由易 電子(選填“得”或“失”,下同)到易 電子,最后是穩定。
(3)寫出核外電子排布與氖原子相同的陽離子和陰離子符號各一個:
陽離子 , 陰離子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物質受熱后分解得到氧化銅、二氧化碳和水,則這種物質中( )
A.只含銅元素、碳元素、氫元素
B.只含銅元素和氧元素
C.含銅元素、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
D.可能含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化學王國里,數字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Mg2+ ⑤2MnO4﹣ ⑥H2O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④⑤ 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⑥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有A、B、C、D四種元素,A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2﹣的核外電子排布與氬相同,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最外層有3個電子.則A元素為 ,B元素形成的單質的化學式為 ,C的離子符號為﹣ ,A和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元素原子核內有1個質子;B元素的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的核外電子層結構與氬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是第二層,其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2倍;D元素的原子比C元素的原子多一個電子層,其陽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E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試回答:
(1)寫出下列符號:A原子是 ,B的陰離子是
(2)C原子結構示意圖是 ,D離子結構示意圖是 。
(3)E屬于 元素(填元素類別),判斷的依據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推理不正確的是
①燃燒過程中伴隨著發光放熱,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②分子可以構成物質,所以物質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
③單質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④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物理變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鋅、氧化銅、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銅,有下列兩種途徑:
(1)Zn H2
Cu; (2)CuO
CuSO4
Cu
若用這兩種方法制得相同質量的銅時,下列敘述符合實驗結果的是 ( )
A.消耗相同質量的氧化銅 B.消耗相同質量的鋅
C.消耗相同質量的硫酸 D.生成的硫酸鋅質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課外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1) 甲同學用圖A所示實驗:在瓶中先鋪一層細沙,再引燃白磷。為什么? ,此實驗中氣球的主要用 。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是
(2)乙同學用B裝置研究質量守恒定律時,實驗步驟如下:如圖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碼平衡,然后傾斜燒杯使鹽酸與碳酸鈉粉末接觸,一段時間后再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發現天平的指針偏右.
①造成天平的指針向右偏轉的原因是
②若將本實驗中的燒杯替換成帶有氣球的錐形瓶,如右圖所示,其他操作不變,
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可能是反應產生了向上的 ,從而影響了稱量質量(3)丙同學認為C實驗說明了質量守恒。請你從原子的角度說明為什么?
(4)丁同學用圖D中的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來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時,發現一定質量的鎂完全燃燒后留下的固體質量比反應前鎂帶的質量輕,聯系實驗現象,可能的原因是 。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出現的結果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綜上所述,A、B、C、D所示四個實驗中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實驗 。(填“A”、 “B” 或“C”,下同);上述現象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實驗 ?梢姡谔骄抠|量守恒定律時,若利用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來設計實驗,在裝置設計方面應做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