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式碳酸銅可用于生產木材防腐劑等。工業上常在含有硫酸銅的廢水中加入碳酸鈉溶液,得到堿式碳酸銅沉淀。
(1)產品生產中加入Na2CO3溶液時,反應液pH對產品中SO42-的含量以及反應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響如圖所示,沉淀時溶液pH最好控制在_________左右。
(2)實驗探究
Ⅰ.驗證堿式碳酸銅的分解產物,可選裝置如圖所示。
甲同學將裝置按BCA的順序組合進行實驗,裝置A中盛放的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裝置C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裝置C、A順序不能顛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實驗結束,B裝置中粉末完全變黑。關于黑色物質的成分,有人認為可能有碳,請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元素守恒角度說明此猜想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
乙同學為確認該黑色粉末是氧化銅而不是碳粉,設計如下實驗,請完成下表:
實驗步驟 | 觀察到的現象 | 獲得結論 |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蕩 | _______ | 黑色粉末均為氧化銅 | _______ |
Ⅱ.丙同學探究CO還原CuO所得固體產物的成分,實驗裝置如下圖:
資料:CO還原CuO的實驗過程中,固體產物可能有Cu2O(紅色固體)、Cu。
反應前 | 反應后 |
玻璃管和內盛氧化銅 粉末的總質量為62.0 g | 玻璃管和內盛紅色 粉末的總質量為61.7 g |
玻璃管的質量為60.0 g | |
(1)打開K,緩緩通入CO氣體,一段時間后加熱。當黑色固體全部變紅后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氣體直至玻璃管冷卻。
①由實驗數據計算可知,CuO中銅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_g,紅色固體粉末成分為_________。
②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
A.先通入一會CO再加熱是為了排凈裝置中的空氣
B.實驗結束必須先將玻璃管與虛線框內的裝置分開,防止溶液倒吸
C.裝置圖中虛線框內的裝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燒杯中的溶液可能顯堿性,也可能顯中性
Ⅲ.工業上所制得的堿式碳酸銅種類較多,其組成表示為:xCuCO3·yCu(OH)2·zH2O。為測定某種產品的組成,丁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有如下步驟:①稱取12.0 g的樣品;②高溫分解;③測出生成CO2的質量為2.2 g;④測出生成水蒸氣的質量為1.8 g。請根據實驗數據,計算確定該堿式碳酸銅的化學式。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稀氨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 |
B. | 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實驗使用時,最好戴上防護眼鏡 | |
C. | 酒精燈失火應立刻用滅火器撲滅 | |
D. | 為了便于觀察,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使試管口應對著自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郵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網上閱卷適應性訓練(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化學與實驗密切相關。
(1)①如圖所示裝置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變藍。物質A是___________(選填序號)。
a.濃鹽酸 b.濃硫酸 c.濃氨水
②該實驗現象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具有_____________性質。
(2)實驗室利用反應所得CuSO4、稀H2SO4混合液制備CuSO4•5H2O,其主要流程如下:
①試劑X應選用_____________(選填序號)。
a.Cu b.CuO c.Fe
②操作A中,所用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__、玻璃棒、燒杯。
③操作B為蒸發濃縮、_____________、過濾。
④操作C為洗滌、低溫干燥,其中洗滌劑不可選用_____________(選填序號)。
a.熱水 b.冰水 c.飽和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郵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網上閱卷適應性訓練(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金屬A和B的相對原子質量比為8∶9,等質量的A和B分別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比為3∶4.則兩金屬的化合價之比為
A. 2∶3 B. 3∶2 C. 2∶1 D.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榮成市等六校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小雨同學欲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這一命題。她設計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 |
| 實驗結論或總結 | ||
結論 | 總結 | |||
實驗一 | 取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 木條不復燃 | 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但是 。 | 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
實驗二 | 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 |||
實驗三 | 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 | |||
(1)請你幫小雨同學填寫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雨的探究實驗中,“實驗一”和“實驗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表內的“總結”,她補充設計了兩個方面的探究實驗,最終完成了對“命題”的實驗證明。
第一方面的實驗操作中包含了兩次稱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實驗是利用“實驗三”完全反應后試管內的剩余物繼續實驗。接下來的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鹽酸的質量/g | 5 | 5 | 5 | 5 |
剩余的固體/g | 1.4 | m | 0.6 | 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