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A、B、C、D四種物質放在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并測得反應物和產物在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 | A | B | C | D |
反應前的質量/g | 19.7 | 8.7 | 21.6 | 0.4 |
反應后的質量/g | 待測 | 19.4 | 0 | 3.6 |
A.物質C一定是化合物,物質D可能是單質
B.反應后密閉容器中A的質量為19.7 g
C.反應中,物質B和物質D質量比為87:36
D.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答案 分析: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分析先B、C、D三種物質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情況,確定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然后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確定A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進而可以確定反應類型.
解: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前后,B的質量增加了10.7g,故B是生成物,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10.7g;同理可以確定C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C的質量為21.6g;D的質量增加了3.2g,故D是生成物,生成D的質量為3.2g;由質量守恒定律,A應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質量為21.6g﹣10.7g﹣3.2g=7.7g.
A、該反應的反應物為C,生成物是A、B、D,因此物質C一定是化合物,物質D可能是單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生成的A的質量為7.7g,則待測的值為7.7g+19.7g=27.4g,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質量守恒定律,物質B和物質D質量增加的比為(19.4g﹣8.7g):(3.6g﹣0.4g)=107:32,故選項說法錯誤;
D、該反應的反應物為C,生成物是A、B、D,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向裝有等量水的A、B、C燒杯中分別加入10 g、
25 g、25 g NaNO3固體,充分溶解后,現象如圖一所示。
(1)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
(2)圖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甲”或“乙”);
(3)要使B燒杯中剩余固體繼續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
(4)由圖二分析,若分別將100 g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對所得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甲、乙都是飽和溶液 B.所含溶劑質量:甲<乙
C.溶液質量:甲>乙 D.溶質質量分數: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某反應在同一容器中反應前后微粒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H2S=S+2HCl
C.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個數保持不變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中藥材里的朱砂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因其主要成分硫化汞(HgS)有劇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硫化汞分子由一個汞原子和一個硫原子構成
B.Hg+S=HgS是化合反應
C.汞是非金屬元素
D.常溫下汞呈液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高鐵酸鉀(K2FeO4)是紅黑色粉末,小晶體呈現紅彩閃光,易溶于水,易與水反應,干燥的高鐵酸鉀在198℃以下是穩定的,受熱易分解。根據上述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高鐵酸鉀中鐵元素的化合價
②保存高鐵酸鉀時應注意
③試完成高鐵酸鉀與水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K2FeO4+10H2O=4Fe(OH)3↓+ 8K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掌握好有關質量守恒定律的相關知識.
(1)在化學變化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填序號).
①原子數目 ②原子的種類 ③分子數目 ④分子的種類 ⑤元素的種類 ⑥物質的總質量 ⑦物質的種類
(2)某物質R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從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變化情況的角度分析可知:物質R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在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依據測得的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物質 | X | Y | Z | W |
反應前質量/g | 10 | 3 | 90 | 0 |
反應后質量/g | 3.2 | 3 | a | 3.2 |
表中a= ,在反應中Y這種物質可能是該反應的 .
若X物質為氯酸鉀請寫出容器內可能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通電分解水的簡易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與A量筒中的電極相連接的是電池的 極,B量筒中產生的氣體是 .
(2)如果用VA和VB分別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氣體的體積,則VA:VB約等于 .
(3)如果該實驗中產生氧氣32mL,則生成氫氣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某學校興趣小組同學模仿教材中實驗,分別用如圖所示四個裝置進行試驗驗證.(燒杯和集氣瓶中液體為水)
(1)用A裝置實驗,一切操作規范,但幾乎沒有水進入集氣瓶中,原因是 ;
(2)圖2是同學們對裝置B的改進實驗.組要操作是:在實際容積為25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50mL水,在按圖2連接好一起,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50mL水,在實驗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號)
A.加快集氣瓶冷卻 B.減少集氣瓶空間
C.緩沖集氣瓶內氣壓的驟然升高 D.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
若實驗恢復到正常溫度,發現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請你幫助同學找出造成這樣結果的可能原因(寫出兩種)
① ;
② .
(3)同學們沒有用裝置C進行實驗,他們認為,使用該裝置實驗,無法得出氧氣的占空氣總體積的,理由是 .
(4)同學們用D圖進行實驗,待鎂條燃燒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發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70%,對于為什么進水的體積遠遠超過集氣瓶空間的,同學們進行了探究:
【猜想一】二氧化碳能與鎂條反應.
【猜想二】 ;
【查閱資料】
①鎂條在氮氣中能燃燒,產物為氮化鎂(Mg3N2)固體.
②鎂條點燃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繼續燃燒,生成氧化鎂和一種單質,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實驗驗證】實驗過程(略)
【交流反思】通過以上對比實驗,同學們總結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所用的反應物應滿足兩個條件:
①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