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四種物質之間存在如下反應:A+B→C+D F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10gA與l0gB充分反應后生成C與D的質量之和一定為20g
B.若B是氧氣,C、D分別是二氧化碳和水,則A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C.若A、C是單質,B、D是化臺物,則該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D.若C、D分別是鹽和水,則該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C 【解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10gA與l0gB充分反應后生成C與D的質量之和一定為20g,如果A或B有一種過量,則C與D的質量之和不為20g,故A錯誤; B、若B是氧氣,C、D分別是二氧化碳和水,則A中可能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也可能只含碳、氫兩種元素,故B錯誤; C、若A、C是單質,B、D是化臺物,則該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說法正確,故C正確; D、若C、D分別是鹽...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興化市顧莊學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中,與另外三個有本質區別的是( )
A. 鐵鍋生銹 B. 煙煤干餾 C. 石油分餾 D. 葡萄釀成酒
C 【解析】A、鐵鍋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B、煙煤干餾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C、石油分餾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正確;D、葡萄釀成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2018屆中考模擬化學試卷(一) 題型:簡答題
如圖1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請回答:
①t1℃時,溶解度相等的兩種物質是________.
②B的飽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質A,要除去A得到較純的B物質,可采用的結晶方法是________.
③如圖2所示,在大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固體后,甲試管內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乙試管內的溶液為_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A、C 蒸發結晶 有晶體析出 不飽和 【解析】①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溶解度相等的兩種物質是A、C;②B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所以B的飽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質A,要除去A得到較純的B物質,可采用的結晶方法是蒸發結晶;③在大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固體后,溶液溫度降低,所以甲試管內出現的現象是有晶體析出,乙試管內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寧河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塘沽十一中化學學習小組同學在實驗室中練習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1)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
①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________g。
②稱取氯化鈉時,若托盤天平出現了右盤低的現象(如圖A),接下來的操作應是_________(填字母)。
A.左邊的平衡螺母向左調 B.右盤中添加砝碼
C.向左移動游碼 D.左盤中增加氯化鈉
③量取水時,若仰視讀數(如圖B),會使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用已配好的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
①需要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______mL(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的密度為1.04 g/cm3),水____mL(水的密度為1 g/cm3)。
②本實驗需要用到的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配制好的上述兩種溶液分別裝入___________中(選填“廣口瓶”或“細口瓶”),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
3 D 偏小 24 25 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細口瓶 【解析】(1)①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0g×6%=3g;②使用天平稱量固體質量時,要注意左物右碼,當右盤低時,說明右盤重,需要繼續加入氯化鈉,故填:D;③仰視讀數會導致測得的水的體積偏大,水多,則配得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故填:偏小;(2)①用已配好的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配制50g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則需要6%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寧河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塘沽十四中的同學,在中考復習中重新做了下面圖中的實驗,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由A裝置所示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紙花,放入集氣瓶B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寫出C裝置中水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經過D裝置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答出一條即可) 紫色石蕊紙花變紅 防止高溫生成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 混合物 【解析】(1)由A裝置所示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2)二氧化碳能和石蕊試液中的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觀察到的現象是: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紙花變紅;(3)鐵在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寧河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中的三個實驗都是用來說明分子的有關性質的,其中正確的說法是
A. 實驗1只為了說明分子有質量
B. 實驗2只為了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C. 實驗3只為了說明氨氣能夠使酚酞變紅
D. 三個實驗都能夠說明分子在不停運動
D 【解析】從一個實驗可以得出多個結論,水揮發后質量減少的實驗不但說明分子有質量,還能證明分子不斷運動;品紅擴散實驗說明分子間有間隔和分子在不斷運動;濃氨水和酚酞實驗說明分子不斷運動,還說明氨氣溶于水能使酚酞變紅;這三個實驗都能證明分子的不斷運動,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寧河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廚房里發生的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蘋果腐爛 B. 榨取果汁 C. 面包發霉 D. 菜刀生銹
B 【解析】A、蘋果腐爛是有機物被細菌等微生物分解成其他物質,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榨取果汁只是物質狀態的變化,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面包發霉有新的物質霉菌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菜刀生銹,有新的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火焰呈藍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霧
D.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B 【解析】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白光,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不生成黑色固體,錯誤;B、硫在氧氣中燃燒,火焰呈藍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正確;C、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煙,沒有霧,錯誤;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是實驗結論不是實驗現象,錯誤。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2018屆九年級第四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探究M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下列試劑的選擇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Mg、Cu、FeSO4溶液 B. Mg、Fe、Cu、稀硫酸
C. Fe、Cu、MgSO4溶液 D. 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C 【解析】試題分析:探究金屬的活動性可利用的原理:1、金屬與酸反應,根據是否能與酸反應以及與酸反應的激烈程度來判斷活動性的強弱,2、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根據是否能反應來判斷金屬活動性的強弱,A、Mg、Cu、FeS04溶液,根據Mg 能與FeS04溶液反應,而銅不會,可以判斷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正確,B、 Mg、Fe、Cu、稀硫酸,根據Mg、Fe都能與稀硫酸,而且反應的激烈程度不同,Cu不會...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