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蠟燭浮在水面上說明蠟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進行解答;
(2)根據蠟燭的外焰溫度最高進行解答;
(3)根據石蠟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與水,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象進行解答;
(4)根據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從而判斷是驗證哪種假設;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是因為空氣中有二氧化碳,剛吹滅的蠟燭周圍尚有殘余的其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
(5)根據已有的知識結合圖示進行分析,反應前氧氣的體積分數是19.56%,當氧氣的體積分數達到15.96%時,蠟燭熄滅,說明開始時瓶內含有其他氣體,氧氣的濃度低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1)蠟燭浮在水面上說明蠟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填:小;
(2)蠟燭的外焰溫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處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故填:外焰;
(3)石蠟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與水,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象,A.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亮、燃燒時有少量黑煙產生、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出現白霧都是實驗時看到的,屬于實驗現象;故選:C;
(4)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a;但由于剛吹滅的蠟燭周圍尚有殘余的其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故答案為:a;不能;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還未完全散去;
(5)A、反應前氧氣的體積分數是19.56%,說明蠟燭燃燒前裝置內不只有氧氣,故A錯誤;
B、當氧氣的體積分數達到15.96%時,蠟燭熄滅,說明氧氣的濃度低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故B正確;
C、蠟燭熄滅后瓶內含量最多的氣體不一定是氮氣,故C錯誤;
D、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內不會只剩下二氧化碳,而且還有氧氣等氣體,故D錯誤.
故選:ACD.
故答案為:
(1)小;(2)外焰;(3)C;(4)a;不能;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還未完全散去;(5)ACD.
點評 熟練掌握蠟燭燃燒實驗的相關知識及對白煙的認識,并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從而學會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解答時要細心考慮.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空氣是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 | |
B. | 世界上已有60%以上的鐵和9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 | |
C. | .我國生產的主要是低端稀土產品 | |
D. | .可利用淡水占全球水儲量的不到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現象 | 解釋 |
圖1熱水中白磷沒有燃燒; 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 | 熱水中白磷沒有燃燒的原因:達到著火點但沒有和氧氣接觸 b試管中紅磷沒有燃燒的原因:和氧氣接觸但沒有達到著火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體的運動規律和光電現象 | B. | 生命有機體的形成及功能 | ||
C. | 礦產資源地域分布的自然環境 | D. | 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