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研究物質通常從其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等方面進行。以石墨為例,從結構上看,石墨由碳原子按層狀排列;從組成上看,_____;從性質上看,_____;從用途上看,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工廠污水進行了相關研究調查。
(1)測定污水的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經測定污水呈酸性,可以用________來處理。
(2)生活中將硬水轉化為軟水的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1)“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會讓我們更健康。
①下列食品中富含糖類的是_____(填序號,下同)。
A 雞蛋 B 饅頭 C 蔬菜
②為了預防佝僂病,幼兒及青少年可以補充一些含_____元素的食品。
(2)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是_____。
A 食用霉變的花生 B 倡導大家不吸煙 C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產品
(3)打掃衛生。易拉罐和包裝紙盒都屬于_____。
A 有害垃圾 B 可回收物 C 廚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4)澆花施肥。下列物質中,能作氮肥的是_____。
A CO(NH2)2 B K2SO4 C.K2CO3 D Ca(H2PO4)2
(5)學習插花。同學們發現鮮花保鮮營養液中含有硼酸(H3BO3)、阿司匹林(C9H8O4)等物質。硼酸中硼元素(B)的化合價是_____;阿司匹林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
(6)營地晚會上同學們表演了“滴水生火”的化學魔術。用棉花包住約0.2g過氧化鈉(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上,向棉花上滴加幾滴水,觀察到棉花迅速燃燒。
①完成化學方程式:2Na2O2+2H2O═4NaOH+_____。
②依據燃燒的條件分析,上述反應為棉花燃燒提供的條件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酸性溶液的 pH 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所以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所以CO2是酸
D.溶液中有晶體析出時,溶質質量減小,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
A.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則氧化反應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B.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帶電的微粒,但不帶電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酸堿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一定有鹽生成,則有鹽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端午節”假期,小紅隨爸爸、媽媽去野炊。
(l)媽媽準備了水、蘋果、面包、火腿腸、鹵雞蛋等食物,其中富含糖類的食物是_____。
(2)野炊開始后,爸爸從附近取來井水做飯。小紅用_____方法檢驗井水是硬水,并用_____的方法進行軟化。吃飯前小紅遠遠就聞到火腿香味的原因是_____。
(3)野炊結束后,爸爸用水將炊火澆滅,其原理是_____。媽媽用洗潔精清洗餐具,這是利用了洗滌劑的_____作用。洗完鍋后,為了防止鐵鍋生銹,小紅采用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些食物的pH范圍如下,其中呈堿性的是( )
A.檸檬汁(2.0~3.0)B.番茄汁(4.0~4.4)
C.牛奶(6.3~6.6)D.雞蛋清(7.6~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日常生活與化學有著密切的聯系,現有①碳酸鈣 ②燒堿 ③一氧化碳 ④石墨 ⑤氫氧化鎂 ⑥稀硫酸,請按要求用序號填空
(1)可作干電池電極的是______;
(2)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中毒的氣體是______;
(3)鉛蓄電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4)可作補鈣劑的是______;
(5)治療胃酸過多的是______;
(6)可用來去除油污,爐具清潔劑中含有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涉及學科觀點的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根據微粒觀: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
B.根據轉化觀:氫氣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C.根據結構觀:氨原子和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同
D.根據守恒觀:高錳酸鉀加熱后固體質量的減少量即為產生氧氣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