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學知識解釋成語“火上澆油”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燒更旺
B.增大氧氣的濃度,可以使燃燒更旺
C.清除可燃物,達到滅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達到滅火的目的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初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6分)火力發電廠用石灰石泥漿吸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環境,其反應方程式:2CaCO3+2SO2+O2==2CaSO4+2CO2。
(1)若1000克廢氣中含1.6克二氧化硫,則處理1000克這種廢氣需要多少克碳酸鈣?
(2)處理上述1000克廢氣,可得到含85%CaSO4的粗產品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初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食物腐敗 B.蠟燭燃燒 C.酒精揮發 D.食醋除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7分)木蘭溪是閩中最大河流,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應用你所學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清澈透明的溪水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可以用 鑒別溪水是硬水還是軟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3)減少木蘭溪水質污染的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使用化肥、農藥
B.生活污水集中處理
C.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D.拆除溪流兩岸亂搭蓋的養殖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鐵生銹 B.干冰升華 C.蠟燭燃燒 D.食物腐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級“五校”聯考(四)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Ⅰ所示。常溫下,分別向裝有適量甲、乙物質的兩支試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充分振蕩后,兩支試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再將兩支試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燒杯里,如圖Ⅱ所示。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都增大
B.兩支試管里剩余的固體都增多
C.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D.裝有甲物質的試管中剩余的固體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永清責任區初三下學期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4分)化學就在我們身邊.2008年,我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神七”。“神七”載人飛船所用固體燃料是鋁粉和高氯酸銨的混合物。發射時,點燃鋁粉產生大量的熱引發高氯酸銨發生反應:
2NH4ClO4高溫N2↑+2O2↑+Cl2↑+4X↑
請回答下列問題。
(1)X的化學式為 ;
(2)高氯酸銨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01%)
(3)高氯酸銨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
(4)鋁粉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滕州市九年級學業水平模擬考試1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建立宏觀與微觀的聯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下列對于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
A.水通直流電分解,是因為水分子被破壞,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是因為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
D.20 mL水與20 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40 mL,是因為分子數目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