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電解水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與正極相連的電極產生氧氣
B. 與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能燃燒
C. 產生氧氣、氫氣的質量比為2:1
D. 可以證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物質A和B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線
溫度/℃ | 20 |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g | A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B | 31.6 | 45.8 | 85.5 | 110 | 169 |
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B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甲”或“乙”).
(2)曲線上M點的含義是 .
(3)溫度t1介于 ℃之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如示,若將稀H2SO4比作初三學生在“應急演練”中,要從樓頂入口處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處,各層都有三道門(空白處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層中至少打開一道門(即能與稀硫酸反應的物質)才能到達出口處,請根據圖示回答以下問題.
(1)若按“距離最短”的原則疏散,則其疏散路線由上至下依次為(填化學式)進口→ →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學反應速度最快)的原則疏散,則應將上述疏散路線中第五層改為(填化學式) ,所有樓層中能與稀硫酸反應的物質共有 種.
(2)寫出疏散路線上經過第三層時的物質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若將稀硫酸改為稀鹽酸則無法通過第 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為0.03%
B.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 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會導致溫室效應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原子失去電子形成帶正電的陽離子;鈉原子和鈉離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
B. 洗潔精能洗去油污是因為它能溶解油脂;在水中加入蔗糖能增強溶液的導電性
C. 光合作用可以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干電池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 有發熱、發光現象的不一定是燃燒;酸堿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興趣小組欲測定某未知濃度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實驗并回答有關問題.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
步驟為:計算、稱取、量取、 、轉移.量取水時應選用規格為 mL(從10、50、100中選取)的量筒.最后將碳酸鈉溶液轉移到試劑瓶中,貼上標簽備用,在標簽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序號).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測定未知濃度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過程中,測得產生沉淀與加入Na2CO3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2CO3溶液的質量為 g.
②請通過計算確定Ba(OH)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物質名稱填空:
(1)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含有
;
(2)石灰水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會出現白色固體,說明空氣中含有 ;
(3) 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層水珠,說明空氣中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碳酸氫鈉(NaHCO3)是一種重要的鹽類物質,在生活中用途廣泛。小濱同學設計了實驗,以探究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
【探究實驗1】碳酸氫鈉溶液的酸堿性
【實驗方案】取少量該固體加入試管中,加適量水溶解,再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成淺紅色。由此得出結論 ▲ 。
【探究實驗2】能與酸反應
【實驗方案】取少量該固體加入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現象為▲ 。
【探究實驗3】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
【實驗方案】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現象:充分加熱后,大試管口有水珠出現,管底有白色固體殘
留,小試管中澄清石灰石變渾濁。
結論:碳酸氫鈉受熱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種白色固體。
驗證:(1)請你幫小濱設計實驗,證明試管中留下的白色固體
是Na2CO3,而不是NaOH。
步驟: ▲ ,現象: ▲ 。
(2)寫出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
【拓展應用】試說出碳酸氫鈉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用途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